核雕起源于宋朝,兴盛于明朝。经历宋明的发展和演变,到了清代乾隆年间,达到了鼎盛时期,出现很多用橄榄核和胡桃雕刻的工艺品,且工艺水准极高。
核虽小,但表现题材多种多样,大到佛教故事、传统人文故事、立体人物肖像,小到花鸟鱼虫;浮雕、圆雕、镂空等雕刻技法在核雕中都有大量运用。
明代的核雕,绝大多都是神仙人物、避邪神兽、吉祥物等。主要用途是挂在衣带、纨扇或是绣袋下面,作为坠物装饰或者点缀,一方面也可赏玩。明代王叔远曾作《核舟记》来描写核雕的精巧雅致,叹道“嘻,技亦灵怪矣哉!”到了清代,随着工艺水平的提升,雕刻规模的扩大,用途不再仅限于装饰,加上乾隆皇帝比较喜欢收藏,及大鼓励了民间的收藏,核雕也慢慢的进入收藏界,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