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施雯
惊雷响彻山谷,终于下雨了,有种久旱逢甘霖的味道。
在浙南高山之巅,有种季节限定的珍馐,只在农历七八月份现身,它是大山里的“珊瑚”——珊瑚菌。
珊瑚菌
前两天,小时新闻记者逛浙南农贸市场,刚好买到2斤。
“珊瑚菌一定是从海洋穿越来的大地,因为它长得实在太像珊瑚了!”卖菌的老板说,这种野生菌,只在1000米以上的高山才能找到,因为今年干旱量产量特别少,往年零售45元一斤,今年要卖55元。
和杭州一样,昨晚浙南山区也下了场酣畅淋漓的雷雨,静电刺激和土壤湿度的提升,让蛰伏在土壤中的菌丝得以迅速生长。
大雨过后,8月末的清晨,珊瑚菌赶着夏天的尾巴,迎来它一年之中最旺盛的生命力。
挖菌大军本季出动,寻找比松茸还好吃的珊瑚菌
每年夏天,食用菌老专家吴锡朋去丽水学院草坪散步时,都能看到很多马勃和小皮伞,今年太旱,一个菌都没发现。
牛肝菌
吴锡朋80岁了,他老家庆元,5岁起就跟着父母在山上采菌子,“夏天可以采牛肝菌和珊瑚菌,两种菌味道都不错。”
只要晚上山里打雷又下雨,山里人第二天一早上山,准能挖到一大篮野山菌。
在庆元百山祖镇,挖菌子是村里老人夏日转山的休闲必备,一上午寻寻觅觅,少说能挖1-2斤野山菌,多的有3-4斤。
村民吴立平今年就卖了些珊瑚菌,“这种菌,我们主要是在杉树林里找的,会有贩子上门收购,去年菌多,珊瑚菌我卖35元一斤,今年量少,卖40元一斤。”
因为从事食用菌研究,吴锡朋在云和、景宁、庆元、龙泉都发现过珊瑚菌,种类还很多,有白色、粉色、黄色、紫色、黑色各种颜色,大多数是无毒可食用菌。
珊瑚菌
珊瑚菌
野生菌在食用前一定要先焯水预处理。
小时新闻记者买到的黄色珊瑚菌,是浙南山区最常见的一种,它自带苦味,在食用前处理相对麻烦些。
先烧开一锅水,把珊瑚菌放在锅里煮10分钟以上,然后倒掉锅里的水,接着浸泡去苦味。
把焯水过的珊瑚菌从锅中取出,泡在冷水里过一夜,第二天倒掉水备用。
珊瑚菌肉感十足,有嫩笋干和鸡腿肉般的口感,虽然反复浸泡,味道却依然很鲜美。
它可以炒着吃,放汤吃,也能跟松茸一样炒饭吃,做法很简单,像做手撕鸡一样把珊瑚菌撕成鸡丝状,再烹饪即可。
这两年,在云南市场备受追捧的牛肝菌,价格水涨船高,影响也辐射到了浙江,庆元当地都要100多元一斤了。
浙南山区特有的食用牛肝菌,主要是黄靛牛肝菌这一种,小时新闻记者买来尝过鲜,感觉味道还不如40-50元/斤的珊瑚菌扎实、鲜美。
浙江野山菌宝库,都有哪些你没见过的蘑菇?
夏天是吃菌子的季节,不过,每年都有人因为食用有毒的野山菌中毒的情况发生,浙江也不例外。
食用菌老专家吴锡朋说,“有的菇你吃了没问题,并不代表别人吃也没问题,因为每个人的体质是不同的。”
朱黄湿伞 (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供图)
他还说起有些菇当下吃了没事,毒性可能要等到第二天再发作,还有的菇,明明是同一种,但长在不同地域环境,毒性上也会有差异:“我有个朋友就是不听劝,在离家不远的村庄吃了种老家认为无毒的菇,结果人就送医院了。”
白粉孢牛肝菌 (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供图)
就算是大家经常消费和食用的牛肝菌、珊瑚菌,它们庞大的种族群体里中,也都有一些种是有毒性的。
由于浙南山区丰富的野生菌资源,去年,浙江省食用菌种质资源库项目在庆元百山祖国家公园落成。
在海拔15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中,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副主任陈俊良还发现了全球大型真菌新物种——近蓝紫丝膜菌。
近蓝紫丝膜菌 (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供图)
最近实验室的工作繁忙,今天中午,小时新闻记者请陈俊良抽空,为大家梳理了一份浙江山区常见的野生菌,并按照有毒、无毒为大家做了分类展示。
最后,专家还是想提醒大家一下,不是所有的毒蘑菇都是红伞伞、白杆杆,但野外偶遇蘑菇,千万不要采食,因为一不小心就会躺板板。
▷无毒野生菌
鸡油菌 (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供图)
葡萄色顶枝瑚菌 (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供图)
灰褐鸡油菌 (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供图)
黄靛牛肝菌 (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供图)
▷有毒野生菌
红托鹅膏 (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供图)
刻鳞鹅膏 (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供图)
红皮美口菌 (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供图)
锥鳞白鹅膏菌 (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供图)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