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古代书法家的创作过程大多都离不开酒,几杯酒下肚,让人进入飘飘欲仙之境,将全部的真情实感发泄到笔尖,艺术气息更加浓厚,就像唐代“草圣”张旭,大多于醉后书写狂草,杜甫曾在《饮中八仙歌》中写道: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张旭醉酒之后,他放荡不羁、孤傲豪纵之情就全部释放,行笔狂野飘逸、变化莫测,有着飞龙在天之势,就像李志敏评价那样,充满“孤蓬自振、惊沙坐飞”的气势,因此在唐代时他的狂草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并称为“三绝”,甚至后世的颜真卿、“画圣”吴道子等人都曾向他取学。
在张旭的传世书作中,大多数人只知道他酒后写的《古诗四帖》、《李青莲序》等传世名帖,极为豪纵磅礴,其实他还有一种状态写的草书比醉酒还绝,那就是他肚子疼痛难忍时写的《肚痛帖》,此作全文共有6行,30个字,内容是:“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如何为计,非临床。”
从这简短的几句话中,可以看出张旭应该是突然开始肚子疼,怀疑可能是冷热交替所导致,想过要喝几碗大黄汤,因为此汤无论是受凉还是上火都能治疗,但现在家中没有此物,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由此可见张旭有多么爱书法,即便肚子如此疼,也要坚持写完这卷《肚痛帖》。
并且细观卷中的行笔,也是随着他的疼感发生变化的,在最开始的“忽肚疼”几个字写的还算是稳健,笔丝也不太相连,但是逐渐肚子越来越疼,他用笔的顿挫之感也开始加重,从第四笔开始,笔丝就呈现缠绵之感,行笔越来越快,越来越奔放,就如容开赛车一般张扬恣肆。
让人看的惊心动魄,一是担心张旭的肚疼情况,另外是被他遒迈壮阔的笔势所震惊,张旭狂草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他天马行空的运笔特点,有着“出鬼入神,惝恍不可测”的气韵,在用笔上以“内擫”笔法为主,使点画筋骨强健,还运用了“屋漏痕”“锥画沙”等技法,让线条呈现婉转雄强之气。
如“痛”字的中间部分,“堪”字最后的收笔,“大”“黄”“冷”等字,都呈现出“内擫”之势,而“热”、“俱”“服”等字则有“折钗股”之法,这两句“致,欲服大黄汤”和“如何为”则有着“锥画沙”之感,呈现圆浑藏锋之美,有着泰山压顶的气势,尽显自然天性之妙。
因此清代书法家张廷济曾在《清仪阁题跋》中称赞道:“颠、素俱善草书,颠以《肚痛帖》为最,素以《圣母帖》为最”,他认为张旭这卷草书用笔癫狂奔泻,是张旭此生“最颠”的一幅字,可惜此作的真迹早已失传,宋代时曾有人将此作摹刻上石,石碑现存于西安碑林,成为园区中最富有意趣的一块碑文,每年吸引着大批游客前去参观。
您对张旭的《肚痛帖》有何见解,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