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水珠茶品鉴网

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妙:指尖上的剪纸

01-17

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妙:指尖上的剪纸

剪纸,又叫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它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剪纸艺术自诞生以来就没有中断过。它的流传面之广、数量之大、样式之多、基础之深使之成为雅俗共赏的艺术珍品。



没有纸的“剪纸”

纸的发明是在西汉时代(公元前6世纪),在此之前是不可能有剪纸艺术出现的,但当时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却早在未出现纸时就已流行,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史记》中就记载了“剪桐封弟”的故事,周初期周成王用梧桐叶剪成“圭”赐其弟,封姬虞到唐为侯。战国时期亦有用皮革镂花、银箔镂空刻花,都与剪纸同出一辙,它们的出现都为民间剪纸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南北朝时期《木兰辞》中就有“对镜贴花黄”的诗句。而中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发现,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出土的北朝时期(公元386-581年)五幅团花剪纸。这几幅剪纸,采用了重复折叠的方式和形象互不遮挡的处理手法。

剪纸艺术,百花齐放



到了唐代,剪纸已经大行其道,且艺术水平十分高超。杜甫《彭衙行》诗中有“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纸招魂的风俗当时就已流传民间。从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唐代剪纸也可看出当时剪纸手工艺术水平已极高,画面构图完整,表达一种天上人间的理想境界。唐代民间还出现了利用剪纸形式制作的漏版印花版,人们用厚纸雕刻成花版,将染料漏印到布匹上,形成美丽的图案。

南宋时期,已经出现了以剪纸为职业的行业艺人。据宋人周密《武林旧事》中记载,此时杭州的“小经济”多达上百种。其中专门有“剪镞花样”者,有的擅剪“诸家书字”,有的专剪“诸色花样”。这主要是因为宋代造纸业成熟,纸品名目繁多,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

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举凡民间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再加工的。而更多的是中国民间常常将剪纸作为装饰家居的饰物,美化居家环境,如窗花、柜花、喜花,棚顶花等都是用来装饰门窗、房间的剪纸。

剪纸艺术虽然来自于民间,但到清代已经成为全民性的艺术,就连当时的皇亲国戚也都离不开剪纸。北京故宫的坤宁宫是清代皇帝结婚的地方。按照满族人的风俗,宫殿前后窗的窗纸都是裱糊在外面的。墙壁用纸裱糊,四角贴有黑色的“囍”字剪纸角花,顶棚中心是黑色的龙凤团花剪纸。宫殿两旁的过道墙壁上也贴有剪纸。从剪纸的纹样、用料、用色来看,与普通人家的顶棚花、墙花相比,除了剪纸图案稍大以外基本没有差别。

剪纸艺术还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南北方剪纸艺术各有千秋。



南方派

佛山剪纸

广东佛山剪纸源于宋代,盛于明清时期,从明代起佛山剪纸已有专门行业大量生产。佛山剪纸的题材绝大多数是花鸟虫鱼、戏曲人物和民间故事,如“龙”“凤”“鲤鱼”“孔雀”“和合二仙”“六国封相”“嫦娥奔月”“八仙闹东海”等。按制作原料和方法分别有铜衬、纸衬、铜写、银写、木刻套印、铜凿、纯色等类,并利用本地特产的铜箔、银箔,用剪、刻、凿等技法,套衬各色和绘印各种图案。

湖北沔阳剪纸

沔阳雕花剪纸是民间艺人们用刻刀和白纸在蜡盘上雕刻的绣花纹样(俗称“花样子”),一般可重叠一、二十层白纸雕刻。使用的刻刀多为闹钟发条和手术刀加工而成的。蜡盘由菜油、白蜡、香炉灰合成物盛于小木圆盘中组成。“花样子”一般用于鞋、鞋垫、帽、枕头、涎兜、帐飘、帐帘、门帘等刺绣纹样,纹样多为寓意吉祥和吉庆图案,如“喜鹊登梅”“龙凤呈祥”“鸳鸯戏水”“金鱼闹莲”“鹿鹤同春”“鲤鱼跳龙门”“狮子滚绣球”等等。沔阳雕花剪纸与北方剪纸的粗犷、奔放特色相反,显得精细入微。

福建剪纸

福建各地的剪纸有不同的特点。山区的南平、华安等地以刻画山禽家畜的作品较多,表现较为粗壮有力、淳厚朴实;沿海的闽南、漳浦一带则屡见水产动物入画,风格细致造型生动;莆田、仙游一带以礼品花为主,倾向于华丽纤巧的意味。剪纸的作用也很广泛:岁时节日的窗花、门鉴、灯花、仪礼花及刺绣的稿样,泉州艺人剪纸还应用在建筑中、家具上,作复印漆画的底版。福建剪纸中最有特色的样式是莆田礼品花。贺生贺喜贺寿,祭神祭鬼祭祖,不管是馈赠还是摆供,也不管是礼轻还是礼厚,都要贴上一枚鲜红的剪纸花。就连猪头、猪脚、猪肚儿、鸡爪,也都如此。中国有句俗话叫“礼轻人意重”,想必礼物本是象征行为,而礼物上的花儿则是人情人意的表现。



江浙派

扬州剪纸

扬州是中国剪纸流行最早的地区之一,早在唐代,扬州就有剪纸迎春的风俗。立春之日,民间剪纸为花、春蝶、春钱等,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木之下,相观以取乐。据传,嘉庆、道光年间,著名艺人包钧的剪纸,花、鸟、鱼、蝶无不神形兼备,故有“神剪”之称。

浙江剪纸

据《武林梵志》载,五代时“吴越践王于行吉之日……城外百户,不张悬锦缎,皆用彩纸剪人马以代”,描绘了吴越故地上曾出现的一个宏大剪纸景观。浙江省的窗花剪纸各地都有,以金华地区永康、浦江、磐安,温州地区的乐清、平阳等地较多,风格各有不同,用途亦各异。金华地区多为窗花和灯花,乐清的细纹刻纸主要用于装饰龙盘灯,平阳一带送礼时放在礼物上的“圈盆花”最有特色。



北方派

蔚县剪纸

河北蔚县剪纸源于明代,其制作工艺在中国众多剪纸中独树一帜。这种剪纸不是“剪”,而是“刻”,它是以薄薄的宣纸为原料,拿小巧锐利的雕刀刻制,再点染明快绚丽的色彩而成。整个工艺过程有画、订、浸、刻、染、包六道工序,即所谓“阳刻见刀,阴刻见色,应物造型,随类施彩”而成。

山西剪纸

山西剪纸的体裁格式,根据各地民俗与实用需要因物、因事制宜。最常见的是窗花,它的大小根据窗格的形状来定。如冀北一带窗户格式有菱形、圆形、多角等样式,窗花随窗而异,小的寸许,大者有四角、六角、八角呼应的“团花”。

山西剪纸的风格总体来说,具有北方地区粗犷、雄壮、简练、纯朴的特点。但是,因地域环境、生活习俗、审美观念的不同,各地剪纸又有差异。如晋南、晋中、晋东南、晋西北、吕梁山区的剪纸,多为单色剪纸,风格质朴、粗犷。而流行于雁北地区的染色剪纸,则婉约典雅、富丽堂皇,尤其以“广灵剪纸”为代表。

陕西剪纸

陕西剪纸有“活化石”之称,它较完整地传承了中华民族阴阳哲学思想与生殖繁衍崇拜的观念。如古老的造型纹样“鱼身人面”“狮身人面”,与周文化相似的“抓髻娃娃”,与汉画像相似的“牛耕图”等。

陕西剪纸,因地区不同而风格各异。陕北剪纸淳厚、粗壮,线条有力,剪纹简洁;定边、靖边剪纸较细致,线条多直线,流利奔放;宜川剪纸线条粗而曲线多;关中剪纸线条粗似针尖,风格别致;朝邑剪纸以戏文为多,造型动态近乎皮影;三原剪纸以花卉为主,结构简单,色彩对比强烈;富平剪纸剪纹流利,明暗适调。总的来看,陕西剪纸造型古拙、风格粗犷、寓意明朗、形式多样,包含着浓郁的泥土气息和鲜明的地域特色。

山东剪纸

山东剪纸从造型风格上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渤海湾区域粗犷豪放的风格,与黄河流域其他省份的剪纸一脉相承;一类则是更有特点的山东胶东沿海地区以线为主,线面结合的精巧型剪纸,它似乎与山东汉代画像石细微繁缛的风格一脉相承,以其花样密集的装饰手段,使单纯爽快的外型更饱满丰富。

山东胶东称手巧的女子为“伎俩人”,“伎俩人”不管出在哪个村,都是人们引以为荣的事。她们根据胶东的窗户多是细长条形的格子,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把大的构图分割成条形剪出,再贴到窗上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画面。

剪纸虽然制作简便,造型单纯,但由于其能够充分反映百姓的生活内涵,具有浓郁的民俗特色,深受大众的喜爱。

被猫抓了一下轻微破皮要打针吗

宠物用品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