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水珠茶品鉴网

揭秘吴冠中作品背后的传奇故事

02-20

揭秘吴冠中作品背后的传奇故事

1977年9月,香港评论家、记者莫一点一行人前往座落于深圳水库旁边的深圳展览馆,参观一个名为“北京荣宝斋木板水印、书画原作展”的展览。他们怀着兴奋的心情踏入展览厅,除了看到荣宝斋精美的木板水印外,还看到很多近代名家的新作,琳琅满目。特别是见到他一向崇敬的画家,如关良、宋文治、亚明、朱屺瞻、程十发、黄胄和黎雄才等等的杰作象。令莫一点心情非常雀跃。

二十几70年代末莫一点先生带香港电视台制作团队来深圳展览馆拍摄报道

要知道,自1966年开始,国内所有文艺创作都停顿下来,甚至有些画家十年之间没有音讯。在香港的报刊上传闻,内地所有文艺创作者均不能从事创作。而这一次在深圳展览馆,莫一点却重新见到了国内大量名家作品,这不能不令他欢欣雀跃。随后,在当时展览馆负责人雷子源、张金能和郭炳安的带引下,莫一点一次又一次仔细观赏了二百多幅作品。

1977年北京荣宝斋木板水印书画展

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示范区”,秉持着“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深圳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做出了一系列石破天惊的大胆改革,而当时的深圳美术馆作为深圳重要的文化机构,在特区早期的文化体制创新上担当了重要角色。深圳展览馆(即深圳美术馆前身)于1976年12月开馆,立足于自力更生,次年即在馆内设立小卖部经营明信片等旅游纪念品;1979年明确展销结合、以文养文的经营理念,设立书画展销部,拓展展销业务。1981年又与香港公司合资开办博雅画廊,开业三个月销售额就高达9万余元;1983年创办“深圳书市”;1984年组织“中国书画大展”赴纽约展销;1985年创立翡翠动画公司……

1978年深圳展览馆外景

2020年8月1日,为庆祝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深圳美术馆特意举办了“窗口效应——深圳美术馆建馆初期的经营与收藏·专题研究展”。该展通过展示馆藏美术作品及丰富的老照片、书信、账本等文献资料,回顾40年前的这段深圳文艺拓荒历程,研究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艺术市场发展史。

馆长张燕方在现场介绍展览情况

在展览现场,我们不无震惊地看到不少如今“身价过亿”的艺术家作品:当时的吴冠中《夜重庆》是深圳美术馆直接向艺术家购藏,支付稿费23.6元;1980年收入的潘天寿《蛙石图》,稿费400元;1984年购藏的程十发《伶伦采竹》,稿费500元……据策展人李原原介绍,当年不少港商、外国商人在这里淘得“心头好”,而深圳美术馆充分利用自己的地理优势和开放精神,将这里打造成一个艺术品交易的“窗口”,内地的优秀作品源源不断而来,外面的藏家络绎不绝而至。甚至其中不少艺术精品,直接被美术馆购藏,成为今天深圳美术馆深厚馆藏的一部分,如陆俨少的大幅作品《巫山高》、周思聪的《山村秋意》。

1978年底关良、杨之光、程十发等参观展览留影

潘天寿 《蛙石图》43cm×41cm 纸本水墨

吴冠中 《夜重庆》 68cm×88cm 1979年 纸本水墨设色

“我觉得,当时深圳美术馆的馆领导们想法非常大胆,在那个还没有完全开放的年代,他们已经想在了前面,希望独立经营自力更生。以前看一些好展览,不得不跑到北京、上海,但我们这边将国内的荣宝斋、古籍书店、北京画店的很多名家作品展出后,不少香港来的外商当天就可以过来看展、购买,非常方便。在80年代,我们可以从展出的收入统计可以看到,有两个月的营业额就高达9万余元,简直是巨款!可以说,很多名家作品都是通过深圳美术馆‘走出去’的。”现任深圳美术馆馆长张燕方谈到。“我们后来访谈了我们当年服务部的经理,他回忆跟着老馆长雷子源他们出差,不仅任务繁重,比如组织作品、跟画家联系,而且条件特别艰苦,有时候住画家家里,有时候住宾馆大通铺,那时候画家的经济条件也不那么好。所以他们那一代人是很艰苦奋斗的,目的就只有一个——把深圳美术馆办好。”

1977年深圳展览馆馆长雷子源在人民美术出版社画家张广的陪同下拜访蒋兆和、萧琼夫妇

1979年黄胄画展吸引不少外宾前来参观

而莫一点也回忆,在观看了“北京荣宝斋木板水印、书画原作展”之后的十多年,深圳展览馆每有展览,他都会组团或独自去参观。“有些时候,我更会约同一些媒体朋友到展览馆参观、采访。记得当时曾和我一道去的香港文艺界朋友,计有杨善深、贺文略、胡菊人、黄俊东、翁灵文、吕家明、沈西城、王司马、水禾田、关绍彬和郑祖荫等。特别在‘蒋兆和画展’举行期间,我更安排丽的电视新闻采访部前往拍摄蒋兆和的著名作品《流民图》,在丽的电视播出,其后吸引了不少中外人士前往参观。”

亚明 宋文治 魏紫熙 《黄山松云》65cm×45cm 1978年 纸本水墨设色

1976~1978:内地展览亮相 设立展厅小卖部

20世纪70年代末,正值“十年浩劫”后文艺得到解放之时,面对文艺复兴的大好形势,深圳展览馆(即后来的深圳美术馆)于1976年12月26日开馆。因为毗邻港澳,展馆建成不久就成为改革开放初期展示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作为当时深圳唯一的美术馆,深圳展览馆也成为内地与港澳台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1976年12月26日,深圳展览馆举办首个美术馆作品展——广东省美术作品展览,这是深圳首次举办大型美术展览活动

一方面,展馆充分利用中国南大门的有利地理环境,适应国外人士急切了解我国美术现状的形势,先后组织了“北京荣宝斋木版水印书画展”“人民美术出版社书画原作展览”“江苏省、上海市中国画、版画联展”等一些分量很重的展览展出,由于组织展出行动快、质量高,使展出在国内外取得良好反映,联系和取信了国内和香港一大批美术界人士,为新成立的展馆建立起良好形象,也与国内重要画家建立起了密切联系。

1978年著名画家亚明、宋文治与谢稚柳夫妇合影于深圳水库

另一方面,深圳美术馆积极开拓进取自力更生,并设法为经历十年苦难后的画家解决生活困难、提供尽可能的帮助。1977年举办“北京荣宝斋木版水印书画展”开始在展厅设立小卖部,销售明信片等之类旅游纪念品。据张燕方介绍,当时的过来深圳的港商收入不菲,数十元的书画作品价格对他们来说很容易接受。

刘继卣 《野猪》66.5cm×44cm 1979年 纸本水墨设色

1979~1980:成立书画展销部

三中全会制定了“把经济工作搞活”的精神,在对外文化、经济交流迅速发展、提倡开展旅游的形势下,深圳展览馆在做好艺术展览的同时,针对海外游客参观展馆之后对于纪念品的大量需求和艺术市场对名家书画的期待,1979年正式成立书画展销部拓展展销业务,逐渐明确走“以文养文”的经营理念。

深圳展览馆书画展销部内,可以看到“收款处”为中英文双语标识

从文献可见,1980年举办的“北京百花书画展”“北京画店书画展”等展览从策划到实施都是明确以展销经营为目的。馆内开设的书画展销部不仅结合展览的策划与举办展销国内艺术名家书画,进一步密切了与全国艺术名家的往来联系,还销售杨柳青年画、泥人张泥塑、汕头彩塑、广东凉帽等较有特色的全国各地工艺品,拉动和扶持了一批经营困难的工艺品厂,带动了区域经济及艺术产业链。逐渐形成了展览、经营、收藏良性循环、相互促进的办馆体系。

外宾在深圳展览馆书画展销部选购纪念品

1981~1986:盈利颇丰的博雅画廊

1981年7月,深圳展览馆与香港博雅艺术公司的文化界朋友合作,创办了我国第一家深港合作文化企业——深圳博雅画廊,这也开创了内地与香港文化合作的先河。开业不到三个月时间,除大量接待内地群众和港澳同胞外,还接待了来自美、英、法、德、日、加拿大、瑞典、印度、挪威、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几十个国家的游客达9300多人,为中外游客提供选购旅游纪念品服务,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橱窗。

1981年7月11日深圳经济特区首家深港合作开办的文化企业——深圳博雅画廊开业剪彩

不仅如此,博雅画廊三个月销售总额就高达人民币93150元,折算港币为320000多元,其中直接创汇155000多港元,除按协议从销售总额中提成10%,摊还港方装修投资及扣除税金、费用开支后,画廊纯获利人民币21311元,折算港币为71040元。纯利为销售总额的22.8%,按协议所所获纯利深港对半分,各得人民币10655元。

外宾在博雅画廊选购艺术品

1982年博雅画廊全年销售总额达70多万元。与港方分成后所得展销收入不仅担负展馆全年经费、以及画廊基建费用,还扩充和维修了设备,增加了库存备货金和藏画。至1982年底展馆藏画600多件,拥有固定、流动资产、资金约值近六十万元,为开馆六年来,国家对展馆的经费拨款共11.8万元的五倍。

1981年 博雅画廊开业三个月的经营情况表

1985年博雅画廊成立4周年时,在香港举办规模盛大的书画展,一次销售金额就达250多万港币。至1986年,五年时间博雅艺术公司纯获利280万元,向国家交税人民币66万元。港方除收回投资外,还获利润外汇券68万元(港币173万元);深方获纯利86.8万元,继续用于“以文养文”发展文化事业所需。

翡翠动画

1985年,知名艺术家程十发一手牵线搭桥,促成了香港无线电视广播公司和深圳美术馆的合作,成立了内地第一家深港合资动漫企业——翡翠动画制作公司。作为内地最早的动漫创作企业,翡翠动画高水平的动漫制作备受国际动画界的认同和推崇,为推动中国动漫事业迈向国际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亦为中国动漫行业兴盛奠定了大量专业人才的坚实基础。

1985年在画家程十发和香港邵逸夫先生的倡议下,深圳展览馆与香港翡翠台成立深圳特区成立后第一家动漫产业合作企业——深圳翡翠动画设计公司,图为深圳展览馆法人代表郭炳安与香港无线电视有限公司高管签约仪式

程十发先生为第一届翡翠动画设计班学员颁发毕业证

深圳美术节

1985年9月,由深圳展览馆策划承办的“深圳美术节”在深圳展览馆举办。关山月、吴冠中、程十发、刘勃舒、程十发、周思聪、林墉、方增先、王子武、黄笃维、贾又福、徐希、汤小铭、刘国辉、李世南、李燕、石虎、舒传曦、徐启雄、王晋元、汤集祥、伍启中、王维宝、王玉珏、张绍城、林丰俗、招炽挺、刘国松、尚涛、苏华、陈永锵、阳云等32位当时美术界的精英和中坚画家应邀来深参加以“团结、交流、探索”为主题的学术交流活动及作品展览。期间还举办了“中秋笔会”、集体学术研讨以及分散的小组讨论。

1985年深圳美术馆画家们在深圳海边

1985年深圳美术节“中秋笔会”

荷兰侏儒兔价格

八骏图是哪八匹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