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水珠茶品鉴网

黄山毛峰:中国名茶的瑰宝

12-09

黄山毛峰:中国名茶的瑰宝

从一片叶子到神奇饮品,人类孜孜不倦的技艺探索,成就了茶的惊天蜕变。在安徽,制茶工艺源远流长,精益求精。

生长于北纬30°线上的黄山毛峰,是中国烘青绿茶的集大成者,也是徽茶的典型代表。

黄山毛峰(图自图虫网)

早有盛名

自古名山出名茶,黄山附近产茶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200多年前的盛唐时代。

漫长的造山运动,形成了黄山山脉独特的峰林结构。这里山峦挺秀,植被茂密,土壤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而常年云雾相伴、日照率低等自然条件,对于喜阴的茶树来说实在是好的生长地。

因此,黄山产出的茶叶叶芽肥硕,经久耐泡,加上地下土壤的滋养下,茶味清幽芬芳,花香、栗香都是其独有的风味。

南宋时期,来中国学习的“日本茶祖”荣西禅师称赞黄山茶:“养生之仙药也,延年之妙术也。”据《徽州府志》载:“黄山产茶始于宋之嘉佑,兴于明之隆庆”。又载:“明朝名茶黄山云雾,产于徽州黄山。”

这一系列的记载,说明黄山茶在明代已有盛名。不仅制作工艺有了很大提高,品种日益增多,而且此时的黄山茶独具特色、名声鹊起,黄山毛峰茶的雏形由此基本形成。

传说,黄山毛峰的前身是一种云雾茶。《黄山志》载:“莲花庵旁就石隙养茶,多清香冷韵,袭人断,谓之黄山云雾茶”。清代人江澄云称赞黄山云雾茶“气息恬雅,芳香扑鼻,绝无俗味,当为茶品中第一”。

刚采摘出来的黄山毛峰(图自图虫网)

兴于清末

黄山毛峰真正走出安徽,在中国众多名茶中拥有一席之地,与一位叫做谢正安的茶商有着密切的关系。

黄山脚下的徽州区富溪乡,祖居着一个庞大的谢氏宗族。居于此的茶商谢正安开办了一家集种茶、制茶、卖茶于一体的“谢裕大”茶行。

为了开拓市场,与西湖龙井、庐山云雾等名茶竞争,谢正安决定以家乡黄山附近产出的茶叶为基础,研制出一种新品茶。

于是,在清明前后,谢正安亲自率人到充川、汤口等高山名园选采肥嫩的茶树芽叶。经过精细的炒焙,茶行创制出了风味俱佳的优质茶。该茶外形微卷,状似雀舌,滋味醇甘,香气如兰,白毫披身,芽尖似峰,因此取名“毛峰”,后冠以地名为“黄山毛峰”。

1875年,首批“黄山毛峰”运往上海,一炮打响,英、俄商人纷纷订货。这个新品徽州茶当即震动茶界,名扬上海。后来,随着海外贸易的进行,出口的黄山毛峰赢得了“名震欧洲四、五载”之誉;而后,黄山毛峰又运往关东,销向华北,深受大众欢迎,遂名扬天下。

到了光绪年间,凭借着黄山毛峰的超高人气,“谢裕大”成为徽州五大茶行之首。有诗记录了当时的盛况:“黄山毛峰有盛名,一芽一叶雀舌形。白毫显露鱼叶嫩,金黄芽片显分明。汤色清澈茶烟袅,鲜醇甘美逸神情。嘉木从来生佳地,徽州春意杯中呈”。

产出黄山毛峰的茶园(图自图虫网)

黄山一绝

黄山毛峰生于高山云雾间,其采摘颇有讲究。清明前采摘的黄山毛峰简称为“明前毛峰”,以一芽一叶初展为标准,这时的毛峰最嫩,是每年的头采茶;谷雨前采摘的黄山毛峰简称为“雨前毛峰”,以一芽二叶初展为采摘标准,这时的茶叶内质丰富,鲜爽滋味没有明前毛峰强,苦涩之味也比明前毛峰重,有回甘。

一般来说,黄山毛峰的干茶外形为扁平的条索状,每片长约半寸,尖芽紧偎在嫩叶之中,状若雀舌。尖芽上布满着绒细的白毫,色泽油润光亮,绿中泛出微黄。

以沸水冷却至摄氏85—90度冲泡,叶片上下翻飞,直立悬浮于茶汤中,然后逐个徐徐下沉,芽头仍直挺。冲泡3-5分钟后,黄山毛峰汤色清澈明亮,呈浅绿或黄绿,而且清而不浊,香气浓郁高扬。

冲泡好的黄山毛峰(图自图虫网)

值得一提的是,黄山毛峰制作技艺精湛,能够把茶的优秀内质最大限度的呈现出来。其烘茶法与众不同,特别讲究外观,烘完后芽叶完整、白毫显露,是烘青绿色的代表,对烘青类绿茶的研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如今,闲暇之余泡上一杯黄山毛峰,徽派绿茶的山野香韵沁入鼻腔,黄山的泉清石美、鸟语花香仿佛就在眼前,实在是人生一大乐事。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安徽日报 中国茶文化

野生豹猫图片

摩尔石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