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其实我国的扇子文化也同样历史悠久,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只不过,远古时代的扇子,是我们的祖先用植物叶子或动物的羽毛、兽皮简单加工而成的。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手执白羽扇,气定神闲,指挥三军进退的形象最是令人难忘。
扇子发展到后来,就种类繁多,千姿百态了。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团扇,折扇,浆叶扇,基本作用都是扇风挡雨,驱赶蚊虫的。古代的女子偏爱手执一柄团扇,特别是官宦人家的女眷;我们老百姓最常用的是芭蕉扇(浆叶扇)和折扇,芭蕉扇多在家里用,折扇多在外出用,因为携带方便。
在没有空调电扇的年代,特别是在地滨大海,池沼湖泽多的地区,炎炎夏日又潮又热,在家里,人们几乎是人手一把芭蕉扇,呼呼一扇,既引风又驱蚊。
折扇的用处就不仅仅是扇风祛热了。小时候,每逢春节、元宵节,街上都有秧歌舞,排在最前面的是高跷队,依次是旱船队,彩绸队,扇子队,鼓乐齐鸣,一路迤逦而来。每到一个十字路口,都要停下来轮番表演,扇子队尤其亮眼,一排排姑娘身着彩衣,裙裾飘飞,手中的红扇,绿扇,转、甩、开、合,如行云流水,如龙飞凤舞。还有早年盛行一时的二人台,男女演员各执一把绚丽的舞蹈扇,且歌且舞,其生动活泼的表演深受大众喜爱。
折扇作为道具,在古装戏和古装影视剧中更是不乏其例。戏中的那些文人雅士、书生秀才,总是拿着一把折扇,一副斯文儒雅的样子。还有的是青年男女在扇面上题诗作画,以表相爱之情或定情信物,例如《桃花扇》。在电视剧《红楼梦》中,有关扇子的情节也不少,元春赐扇,宝玉说扇,晴雯撕扇等等,大多起到了丰富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
近几年来,广场舞中的扇子舞也颇为吸睛,暮色中,灯光下,一行行绚烂的彩扇,时而“哗”的一声展开,时而“哗”的一声折回,上下左右,翻飞流转,宛如彩蝶群舞,在花丛中流连忘返。
现在我们有了空调、电扇,除了有时在外出时,备一把折扇,平时基本不用扇子了。但是扇子作为一种文化,会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延绵不绝,永远流传,而扇子留给我们的许多美好回忆,也会永远镌在我们的心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