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所以“丝绸之路”名声大噪。其实,在丝绸之路以前,在我国就产生了“玉石之路”,并且,研究中国文化史和中西交通史都绕不开它。
中华文化史上就有玉石文化。《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一看书名就知道与石头有关。什么石头?男主人公贾宝玉出生的时候口里衔着一块玉石,名为通灵宝玉。
通灵宝玉上刻有八个字: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在媒体访谈节目中,经常强调文学和哲学联系的作家是刘震云。但真正有哲学研究素养的作家却是刘再复。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刘再复先生是福建人,他反反复复写了很多本《红楼梦》研究著作,已经是国内著名的红学家了,他特别喜欢“悟读”。
著名网红学者储殷教授认为,大量社科论文都是垃圾,中国人文科学的大问题就是太全面了。通常观察者和世界不分家,这是常态。产生认识,就要求观察者和世界相对立、相分离,所有认识都是片面认识。包容,就是允许片面和不正确的意见。“悟读”是读者与文本的合体,而不是分立。同时,“悟读”是一种审美的态度,是对文本内容中的片面和不正确知识的包容。
在孔孟思想主导的四书五经里,提倡“学而优则仕”,看不起女人、小人(劳动者)和夷人。孔席不暇暖,忙着传道授业解惑,这才是天下读书人应该有的样子。而《红楼梦》则不然。
《红楼梦》(《石头记》)作为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的巅峰之作,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伟大悲剧,在120回的篇幅里,大量的文字都在写“闲人的生活”。一般认为小说写的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家族的生活,曹家是南京的官僚地主、钟鸣鼎食之家。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中的“闲人”(尤其是女子)为主要表现对象,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宝黛爱情悲剧为核心,批判了贾政、贾雨村、刘姥姥、薛蟠等“忙人”的功业。
牌匾、石狮子、园林建筑、香囊、胭脂等《红楼梦》里的物质文化——当然,也包括玉石——暴露了小说的历史真实。贾宝玉是中华玉石文化的人格化,《石头记》是中华玉石文化的文本化。
我们小时候喜欢玩泥巴,长大了喜欢观赏石头。从“玩赏”这种古今人性的共同性上看,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大闲人作为正面形象的《红楼梦》属于玩赏性的休闲文化,这是中华文化史给我们当代“忙人”留下的珍贵传统。
贯穿东西的“玉石之路”,是早期的沟通中西交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它以新疆和田为中心,向东西两翼运出。特点北玉南进、西玉东传、东玉回流。
《红楼梦》最特别的中国元素就是玉石文化,它继承了中国古典文学“咏物抒情”的传统。
玉石文化为中国独有,外国没有玉石文化。“丝绸之路”的前身,是“玉石之路”。文字学家许慎就在《说文解字》里说到玉石:
《说文解字》里说:石之美者为玉。又说:“灵,巫也,以玉事神”。
玉具五德。“比德”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范畴,如“君子怀玉”,将君子之德比成洁白的宝玉。《红楼梦》也叫《石头记》,可见我国玉石文化的影响之大。男女主角的名字都有一个“玉”字。“木石前盟”中的“石”,也指的是玉石。
《红楼梦》把石头和批判艺术结合起来。焦大一句“这贾府除了门口石狮子是干净的,可说是无一物清静。”极其具有批判性。为什么贾府里只有石狮子是干净的?就是借助平民百姓视角,暴露封建大家族的道德虚伪和注定败亡的命运。出身低贱的焦大,并不比出身高贵的贾元春、王熙凤、薛宝钗等人缺乏判断力。
《红楼梦》作为封建末世的哀悼曲,撕裂了美好的姻缘给大家看,同时也捧出了玉石艺术让大家欣赏。
中华文化史大致可分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上文主要讲了《红楼梦》里的玉石文化——属于物质文化。
《红楼梦》里还有精神文化,那就是儒道释的学说和理想。
《红楼梦》里的制度文化,比如贾府被抄家,依据的是法律;元春省亲,依据的是伦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