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株洲日报数字版_株洲日报】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周蒿
通讯员/郭青燕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株洲是中华茶祖炎帝安寝圣地和茶祖文化的发祥地,产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湖南茶叶主产区。但与先进地区相比,株洲茶产业仍存在市场不够活、品牌不太强、茶文旅融合不深等问题。
如何突围破局?近日,市政协举行“株事好商量”集中协商活动,邀请部分茶企、茶农、茶商,与省市县三级政协委员一起,聚焦株洲茶产业产能规模提高、品质品牌提升、茶文旅深度融合等开展面对面的协商议事,探索我市茶产业发展路径,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找问题:
产业不大品牌不强,市场认可度有待提高
看历史,株洲茶文化源远流长,陆羽在《茶经》中指出,湘茶首推茶陵,并称茶陵是唐代三大产茶地之一。宋元明清之际,茶陵茶享誉中亚、东南亚,是“海上丝绸之路”运输货物中的上乘佳品。
看资源,株洲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北纬25度至30度历来是黄金产茶带,我市以丘陵红壤为主,境内层峦叠嶂、气候温和,高品质茶树长盛不衰。
遗憾的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株洲茶,却没能走出一条绚烂的发展之路。
我市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在2019年制定了《株洲市茶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8年)》,制订了打造和建设30万亩茶园基地、实现100亿元茶叶综合产值的发展目标。几年努力,目前全市拥有茶园面积近14万亩,销售过百万元的茶叶企业30个,市级以上茶业龙头企业16家。
成绩斐然,但问题短板依然突出。
产业规模不大:2023年,全市年产茶叶1.5万吨,实现茶产业综合产值近50亿元。与全省年产茶叶33.8万吨、综合产值1062亿元相比,株洲茶在“湘茶”中占比明显偏低。
品牌辨识度不强:近年来,我市培育了大院高山乌龙茶、“茶祖·三湘红”、洣溪茗峰等一批知名品牌,获授“湖南红茶”核心产区等称号,但与安华黑茶、保靖黄金茶等知名茶品牌相比,株洲茶叶品牌力、竞争力仍有很大差距。
此外,销售渠道单一,专业人才不足等短板,也对株洲茶产业发展形成了制约。
“没有能在全国叫得响的区域品牌,小散乱的现状未得到根本转变,许多茶企尚处在粗加工阶段。”多位茶企负责人表示。
谋出路:
提升品质品牌品位,建强株洲茶产业链
发展茶产业,株洲根基深厚、潜力巨大,没有理由一直“屈居人后”。
做大茶产业,品质是保障。
在茶陵万樟园林茶博园内,6000余亩茶树茁壮成长,这里还引进了数字化茶叶精深加工生产线,只需1人数控,便能把20000斤鲜叶加工成4000斤干茶。“实现茶叶精细化、标准化生产,以科技赋能茶品质。”万樟园林董事长刘祖治建议,聚焦茶企智慧茶园的建设,推动我市茶产业高质、高效、快速发展。
“加大茶产业科研投入,引进更多专业人才,提升茶叶品质。”株洲利达茶业董事长郭建明建议。
做强品牌,打造株洲茶产业竞争力。
“目前,我省茶产业是以‘三湘四水五彩茶香’为发展格局,唯独湖南红茶没有地级代表城市。”炎佑茶企董事长刘思建议,聚力打造“株洲红茶”区域公用品牌,提升株洲茶叶辨识度和知名度,推动株洲茶产业实现弯道超车。
“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鼓励创建茶企品牌,形成大品牌带动小品牌的生动格局。”炎陵龟龙窝生态茶园总经理龚松林建议。
茶文旅融合,提升茶产业品位。
“用景区的标准建设好茶园区,用作品的理念打造茶产品,用游客的思维拓展茶顾客。”市政协委员陈林锋建议,打响“茶祖脚下有好茶”的茶旅融合品牌,延伸产业链条。
“聚焦市场需求,完善我市茶产品结构。”“优化工艺,精细加工,打造株洲茶独特品质。”“聚焦产业链强链,助力茶产业发展。”……
协商现场,大家就茶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并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促落实:
精准施策,助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身为茶乡人,发掘好茶资源、树立好茶品牌、打造好茶产业,株洲义不容辞。
“推进地理标志认定,组建红茶产业联盟;以打造品牌为重点,开展10大名茶评选活动;完善茶产业体系建设,拓展市场营销模式。”“在融资、基础设施建设、市场销售等全产业链上,助力茶产业发展。”“打响茶祖脚下有好茶的茶旅融合品牌,推动形成来炎陵谒祖、到茶乡品茶、在株洲康养的旅游格局。”……
现场,在认真听取政协委员和市民代表的发言后,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广体局、市农科所、市供销社等与会市有关单位负责人针对大家提出的意见建议,结合实际工作情况一一回应。
结合湘赣边区乡村振兴示范区的国家战略部署,抢抓全省“发展湖南红茶,打造千亿湘茶”的重大战略机遇,重点打造好湖南“五彩湘茶”核心基地、开展好品牌建设、制定好茶叶生产标准和茶产品质量标准,统筹做好茶产业、茶科技、茶文化“三茶”融合文章,株洲茶产业正向高质量发展目标迈进。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