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茶是西北人日常饮用的茶叶品种。茯茶之名众说纷纭,一说,茯茶最早产自湖南,湖南人“湖”字发“fu”音,久之,便称为茯茶了。一说,茯茶本指副茶、附茶,与官茶对应,意为官茶的附庸或副品,后逐渐称为茯茶。一说,茯茶指泾阳茶,泾阳茶在伏天加工,所以称茯茶。不管茯茶冠名来源如何,茯茶是西北各民族普遍喜欢的茶品,专指陕西泾阳茶和湖南益阳茶,这是被认可的事实,与湖茶、副茶、附茶都有难以割舍的联系,最终如茶之悠香,得到了一个古雅的名字,茯茶。
称茶
茯茶是发酵茶,制作工序复杂,经过鲜叶、杀青、初揉、渥堆、复揉、晾晒、干燥等工序,才可销售。茯茶最初为散茶,随着茯茶销量的增加,为解决茶叶西去运输问题,茶商设法改进茶叶包装,压缩茶叶体积,开始制作砖茶,大约在明洪武年间,历史上第一块砖型茯茶诞生,这就是泾阳茯砖茶。泾阳茯砖茶呈长方形,一块约5斤重。喝时掰下一小块熬制后饮用。熬茶的器具有陶制,也有铁制和铜制。在西北人家,乡亲串门,客人到访,必熬茶招待。甘肃人将熬制的茯茶称为罐罐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搪瓷制品的使用,乡村用搪瓷缸子熬制茯茶。
西北人饮用茯茶的历史久远,也十分普及,西北各个民族都喜欢饮用。西北气候寒凉,而茯茶性温热,降解油腻,暖胃助消化,适合西北自然环境,尤其深受以奶肉食品为主的少数民族群众喜爱。
历史时期的茯茶甚至成为连接民族关系的纽带,早在宋代熙宁年间,在民族交界地区实行茶马贸易。茶马贸易成为中原王朝和少数民族经济交往的连接物。
明洪武初年,陕西茶商在湖南安化设庄收购黑毛茶,然后运至泾阳,经过发酵与发花后制成茶砖,再用麻纸加封。由茶商缴费领票,运销甘肃、宁夏等地,之后由于茯茶特殊的功能备受欢迎。据传,泾阳地区“所用之水井水,味咸,虽不能作饮料,而炒茶则特殊。”虽然多次移地试验,皆无泾阳茶之美味。运往泾阳的湖茶量多值低,经在泾阳再加工发花,口感醇厚。泾阳茯茶覆盖到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等地。
明朝初期,私茶泛滥,政府税收受到影响。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为了整顿私茶,明朝中央在陕西的西宁、河州、洮州等地设茶马司,由川、陕军人一年运一百万斤至此收贮,谓之官茶。严厉惩治私茶,出境者斩,关隘不觉察者处以极刑。民间存放茯茶不得过一月之用,必须从官方购买,私下交易没收田产。同时与少数民族实行金牌信符的茶马贸易制度。金牌顶部篆文:“皇帝圣旨”,其下左曰:“今当差发”,右曰“不信者死”。根据各部落人口多少、地域广阔、交易地区远近以及纳马等情况发给交易信符。如洮州、火把、藏思、裹日等族牌六面,纳马二千五十匹。每匹上马给茶一百二十斤;中马七十斤;下马五十斤。三年发放一次金牌。明朝茶马贸易实现了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互通有无。
茯茶
清代前期,茯茶交易较为开放,允许私人贩运。茶马贸易官民皆可,但是私商经营必须得到官方许可,才可从事茶叶贩运,并受到庇护。私商向兰州府缴纳三成至五成砖茶作为税金,由官府销售,又叫官茶、府茶;私商经营的砖茶按照政府指定的销区销售,故称为附茶或副茶。
加工好的泾阳茯茶运到兰州茶司,由甘肃布政使司(藩台衙门)按规定分发各茶号。各茶号再将砖茶批发给经营牲畜、皮毛的商人和屠户,由他们分销运往各地。这些商人将茶运到牧区后,再换取牧区的牛羊皮毛,运回农业区,经过加工后,再分销给经营皮毛的商人。由于清朝实行较为开放的茯茶贸易,经营茯茶的私商遍及各城镇。
清末甘肃河西民勤的“马合盛”商号,在陕西泾阳设加工点,实行加工、运输、销售一条龙经营模式,通过骆驼运输。该商号运输规模传说拥有的骆驼最多时,光单峰白骆驼就有500峰。据清朝官员卢坤《秦疆治略》记载,泾阳县官茶进关,运至茶店,另行检做,然后才转运西行。当时仅仅检茶之人,就有万余人。可见清朝茯茶贸易规模之大。
清末茶商建立起行业组织,称茶柜。西北茶商分东、西柜。同治以后,各柜茶商所剩无几,茯茶贸易低落。同治十三年(1874),左宗棠理政西北,着手整顿茶务,以引为票,三年一发,每发一次称为一“案”。光绪五年(1879年),发第1案,1票为50引(1引即16封,50引亦即800封,1封即1块,约5斤),1引是80斤,50引合计4000斤。茶商至少领1票才可经营。领票的商人需在陕西或甘肃有房产,还需同行三家连环保结,这样可以保证税收不致缺漏。以后逐年增加茶票,发过几次票。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时,已经发到第8案,发了628张票,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发第11案,发了1800多张票,最多时曾发到2400多张票。
左宗棠整饬茯茶贸易的另一个变化是湖南商人的兴起,湖南商人组建南柜,南柜势力渐强。南柜多为官僚商人,而东西柜则为民间商人。南柜茶商多从湖南加工茯茶运销,这样湖南茯茶开始进入西北。辛亥革命以后,南柜失去政治依靠,逐渐零落;东柜山陕商人顺应商业贸易兴起的潮流,依仗商业上的成熟和老练,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在茯茶行业独占鳌头,地位日著。以后陕西商人组建新的茶商组织——新柜。
民国时期,近代商贸业兴盛,社会流动加快,官方对茶票的发放越来越盲目,导致茯茶积压,难以销售。抗日战争时期,社会动荡,交通堵塞,茶叶运输困难,茶票便成为一张废纸了。后来国民政府设立了茶叶贸易公司,开始茶叶垄断经营,民间茶商无力竞争,势力逐渐衰落。到20世纪40年代,茶叶贸易在法币贬值等社会动乱因素的冲击下,生意难以为继,基本结束了延续数千年的由官方控制、民间经营的贸易模式。
品茶
茯茶在西北的行销,不仅成为西北人的饮品,而且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传统礼俗将茯茶作为礼品用于走亲访友、婚嫁聘礼、招待贵客的必备品。
藏族、蒙古族以酥油、青稞炒面、牛奶拌茯茶制成糌粑,成为日常食物。牛奶和茯茶同熬的奶茶也十分有名。1950年成立中国茶业公司西北区公司,委托泾阳、咸阳两地茶厂加工压制人民牌茯茶,人民牌茯茶成为甘、青、宁、新的最爱。由于茯茶原料来自湖南,长途运输费用大、成本高,1958年5月以后,茯茶加工由湖南省承担,继续沿用人民牌茯茶商标,陕西的茯砖加工遂告结束。改革开放以后,茯茶步入新的发展时期,焕发出新的生机,茯茶,这一古老的茶品得到了更多的保护和开发。(文/邓慧君)
(来源:视听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