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玲珑禅玉”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玉石文化知识哦~
近一两年老挝石非常火爆,大有睥睨四大国石、唯我独尊之势。“老挝石”产自老挝,2014年8月大量进入国内,主要进入了福建市场。 老挝石颜色以红为主,极品者颜色很正,大部分色淡,肌理和质地与寿山善伯洞、杜陵等品种极为相似,除刀感不同外,流水纹、桃花等肌理特征一应俱全,虽与我国四大名石的精品相比稍有差距,但质地良好,更适合把玩。
一、老挝石
根据不同开采地的差异,老挝石可分为“山料”、“水料”:
“山料”是在山上的原生矿中开采出来的石料。这类石料性质不稳定,容易发生褪色问题,因此等级不高,市场价位较低。普通的老挝白玉冻、黄冻、红花冻多为“山料”。
“水料”是从矿山周围水域中挖掘出来的石料。这类石料的产生是由于矿石从山体滑落,掉入水中,经过流水、泥沙长期覆盖、重刷,其表面形成了一层“石皮”,因此性质稳定,不会褪色,是老挝石中的中上等级品种。例如老挝田黄就是“水料”。
根据老挝石的色彩、外观等,一般将老挝石分为老挝白玉冻、老挝黄冻、老挝红花冻、朱砂白冻、老挝田黄、老挝三彩等。
在挑选老挝石时,业内人士建议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材质、纯净度和色彩。一般来说,材质越细腻,油润度越高越好;纯净度越高、透明度越高越好;色彩要挑不易褪色的品种,色彩分界越清晰越好。
老挝石中有百分之八十像巴林,仅有百分之二十像寿山;而这百分之二十中,仅有不到百分之十者很难区别。
二、老挝田黄、寿山田黄、昌化田黄差异辨析
老挝田黄&寿山田黄
1、同等大小的老挝田黄与寿山田黄相比,重量稍微偏轻一点。
2、大多数老挝田黄油润度不够。虽然老挝田黄磨光后同样非常光滑,但光滑并不代表油润度,缺乏寿山田黄特有的清朗、清澈,给人感觉浊了点。
3、从历史文化价值来讲,寿山田黄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最高,但也正是由于开采时间久,已经接近资源枯竭;老挝田黄则因发现时间晚,目前数量最为充沛,然而上等品占比非常低,可以说仅为前两者的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
三、寿山石
田黄是福建寿山石的一个品种,也叫田黄石或者黄田石,产于福建省福州市北效寿山村田地中,是我国独有的印石。已有一千多年开采和利用历史,在清朝主要作为皇室的印玺用石和雕刻用材,随着时代前进对其研究不断深入,已有很多部专着问世。根据现代研究成果可以把田黄定义为:田黄是产于寿山溪田地中、具有六德特征和其它标志、主要由迪开石和珍珠陶石组成的块状独石。主要有田黄,白田,黑田,红田,绿田等品种,按石皮特征可以分成黄皮田黄,银裹金田黄,乌鸦皮田黄等等。按色泽的浓淡可以分为桂花黄田黄,鸡油黄田黄,枇杷黄田黄,黄金黄田黄,橘皮黄田黄等等。
老挝田黄&昌化田黄
1、从雕刻下刀的刀感而言,两者软硬度差不多,刀感也差不多。
2、品质一般的老挝田黄原石,仔细看表皮会有一层朦胧的白色。但上等的老挝田黄则没有,跟昌化田黄很难区分。
3、用水砂打磨原石表层,会发现昌化田黄略亮一点。如果用手搓一搓昌化田黄的表皮,第二天看还是会有润度,感觉里面水分更足。而老挝田黄用手搓一搓第二天会恢复原样。
4、相比原石,两者雕刻出来的作品更容易看出差异。用昌化田黄做好的作品,在打蜡之后光泽度比老挝田黄更高,润泽度更高,而老挝田黄作品放置几天后会有些发干、发白。
5、总体来说,同样等级情况下,昌化田黄比老挝田黄质地要好,例如,同样是中等级别,昌化田黄会更黄,更润,老挝田黄则表皮会干涩一些。但高等级的老挝田黄品质也非常好,质地肯定超越中等级的昌化田黄。
四、昌化石
昌化田黄则产于浙江省临安市昌化北区西北面的玉岩山一带的田地中,与我国着名鸡血石可谓同出一脉,虽然从被发掘至今资料记载有二十多年时间,但也是珍贵的印石。由于其形成环境、地质成份以及特征跟田黄十分相似,所以昌化田黄石分为黄田、白田、红田、黑田、绿田等品种,此外还有银裹金和金裹银二种,尽管田黄石有不同色调,但黄色是基本的,这是鉴定标志之一。
寿山田黄石与昌化田黄石的形态特征异同点分析:
1、石形及其形成机理
田黄石的原石均经过搬运、磨蚀作用,而使其成为自然卵形,无明显棱角,手摸有滑感。两者都有过以上的形成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二次生成。寿山田黄石一般体形偏小,形态相对比较规则。昌化田黄则体积比较大,形态比较多样,所以不管在体积还是重量都有着优势,具有较好的可塑性和赏玩性;
2、石皮及其形成机理
大部分田黄都有石皮,薄厚不等,颜色各异,有黄、白、黑等色。石表面包一层浓淡厚薄不均的黑皮者,状如乌鸦之羽毛,俗称乌鸦皮。肌里为黄色,外部包一层白皮的,叫“银裹金”。肌里近纯白的白田,而包有一层黄皮的,叫“金裹银”。这点我在上面也提到过,两者的都有共同的称呼;在这里简而概之:寿山田黄石的石皮一般比较细腻、油润,表皮有比较规则的细孔,就像我们人类皮肤的毛孔一般,而昌化田黄石皮相对会粗犷、略干燥,显得土味比较重,石皮表面的毛孔也不是特别规则,而且通常的石皮会带金沙等。
欢迎关注“玲珑禅玉”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玉石文化知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