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水珠茶品鉴网

心手合一,技艺精湛:妙手雕琢的无穷意境

01-07

心手合一,技艺精湛:妙手雕琢的无穷意境

“琢玉不只要高超的技艺更要投入感情,善于与作品沟通对话。用心体会才能感受到玉料的启发和引导,以通晓玉质的灵性和天意,从而获得灵感,自由的驾驭玉料。”著名玉石雕刻艺人王义刚在玉雕的世界里一浸就是30年,他对琢玉的感情就如一坛陈年老酒一般深沉。

王义刚工作照

三代传承 缘起少年

王义刚是著名玉石雕刻艺人王守信的第三代传人。谈到自己的艺术养成王义刚表示,“主要是来自家庭的熏陶和自学,八岁时开始接触雕刻。起初只是简单的把玩,看着各种雕刻刀心中满是欣喜,就捡着父亲弃下的玉料自己雕着玩儿。那时候觉得能用刻刀在玉石上描绘出心中的美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渐渐的萌生了对雕刻的喜爱。父亲就是我玉雕路上的启蒙老师。”王义刚经常在家里揣摩祖父留下来的作品,父亲也会传授给他一些技法,通过自己的学习和领悟,他对雕刻越发痴迷。

初中毕业后,年仅17岁的他进入到了哈尔滨市美术公司的雕刻厂工作,也是在这时他爱上了逊克玛瑙,爱它颜色的艳丽和良好的通透度,爱它的天然俏色。为了能设计出更好的玉雕作品,他勤学苦练,早来晚走,一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粘着师傅问个不停。在设计上达不到预想的效果,他就每天坚持画画、搜集和临摹大师们的图样。花鸟、人物、素活、动物……各种雕刻类别都有所涉猎。凭着过人的勤奋和不服输的性格,他逐渐的扎实了基础也找到了自己创作的方向。

王义刚玉雕作品

艰难创业 因材施“巧”

“作而不述,没有创作的理念和思想的依样画瓢,只能称为‘匠人’罢了;作而又述,才是现代玉雕艺人所追求的,所‘述’是文化、是历史、是底蕴,要使玉雕成为具有文化内涵的艺术载体。”王义刚不想只做一名“蓝领匠人”,而是想通过自己的创作和设计传递一些精神的东西。带着这份执着,他开创了自己的第一个工作室——制宝斋,虽然它只是一个不足7平米的楼梯间,却是王义刚开始逐梦的地方。启动资金不足就四处奔走筹集,没钱购买货架和商品就到处去借。尽管境况艰难,但他一直坚信,“一个人知道他要去哪,全世界都会为他让路”。凭借着良好的信誉和精湛的手艺,他的工作室已经从起初的7平米扩展到了现如今的上百平米。他的作品也在全国历届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上不断捧回金、银、铜奖,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

他认为,从事玉雕一定要因材施“巧”,即把握材料的特点来进行设计制作。“在琢玉前,审料要以料为主,让它牵着你走;创作时,手随心动,让灵感牵着料子走。设计者就像玉料一样,只有经过切、磋、琢、磨,才能成才。”无论是对传统的继承,还是融合现代文化,每一件优秀的玉器作品是琢玉者和玉的结合。

雕者技艺的高低,情致的雅俗,底蕴的深浅,眼界的宽窄,乃至审美的趋向、经验积累,都是决定玉器品质的重要因素。“作品如人品”,王义刚用这5个字作为他从业的操守和从艺的美德。在玛瑙这条离不开的生命道路上,走的潇洒、淡然。

王义刚玉雕作品

学无止境 不忘传承

本着“精研细琢,唯心至之”的艺术信条,从一名学徒到今日的玛瑙雕刻大师,屈指算来,王义刚已走了整整30年!他30年与玉相随,在方寸之间书写着自己的心碑。现在,他想到的不仅仅是玉雕艺术,他更多关注的是怎样让玉石艺术重新发扬光大。“如今,在这个追求‘速成’的年代,越来越少的人能静下心来做事,多数人是为了赚钱富贵,玉雕传承也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窘境。”说到玛瑙雕刻的现状王义刚感慨地说。对于未来几年的工作计划,王义刚表示“我准备开办个玉雕培训班,让更多的人能接触到玉雕艺术,也借此机会挖掘玉雕人才并耐心的教导他们,让玉雕技艺得以延续。”

回首来路,王义刚深感“学海无涯”必须“苦作舟”,他说苦即为乐,苦书才能甘来,必须有更大的付出,才可取得更多的收获。“艺无止境,路远漫长,如何承师古人大创新,展示当代玉雕风采,吾辈责无旁贷,必将为之不懈”。

柠檬黄水晶的功效与作用

假翡翠手镯特征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