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水珠茶品鉴网

康熙皇帝与归化城的传奇故事

02-20

康熙皇帝与归化城的传奇故事

文:徐建宇

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10月12日(指农历,下同),立冬,42岁的康熙帝率领八旗将士2390人及随驾的皇长子允褆、皇三子允祉、皇八子允禩和文武大臣,浩浩荡荡来到了距归化城四十里外的白塔(辽代万部华严经塔,位于今呼和浩特市东郊)。此次出京“巡行北塞,经理军务”,从9月19日始,出巡大军出北京,经昌平、怀来、沙城、宣化,经张家口北上至海流图(今安固里淖东40里),又西转入蒙古察哈尔正黄旗、正红旗境内,又至察哈尔镶红旗辖地磨海图(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卓资县东30里),然后沿伊克土尔根河(大黑河)上游至察哈尔镶蓝旗察法汗布拉克(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后房子乡)和白塔。据《圣祖御制文集二集》记载,康熙帝于10月12日立冬日“驻跸于白塔之前”,即事吟成《塞外初冬》一诗:“阴山南去雁行多,渺渺少原六御过。报是初冬新律改,依然晓霜气暄和。”阴山之南、归化城外立冬时节南雁横空、晨霜满地,但气候暄和的塞上风光跃然纸上。康熙帝给皇太后的奏书云:“此间河尚未冻,帐房中不须置火。天无风云,时尚暖燠”(《清实录》)。而彼时的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旧城)作为“京畿之锁阴,晋垣之襟带,乌(兰察布)(克昭)诸盟之屏蔽,库(伦)(布多)、乌(里雅苏台)诸城之门户”,是沟通东西南北的重要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早已成为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的前哨阵地。


前 奏

明末清初,北方蒙古分为漠南蒙古(亦称内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亦称外蒙古)和漠西厄鲁特蒙古三大部。漠南蒙古早已归属于清,漠北和漠西蒙古也臣服于清。17世纪中期,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称汗后,势力渐强,统一了漠西蒙古,占据了天山南北,又进攻漠北、漠南蒙古,在沙俄的怂恿和支持下,妄图统一蒙古各部,割据祖国西部和北部领土。从1673年(康熙二十年),用了8年时间,平定了三藩之乱。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收复台湾。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抵御了沙俄的侵略,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这些都为平定噶尔丹叛乱,创造了积极有利的内外环境和条件。康熙帝为了维护国家统一,于1690至1697年间,曾三次出征,亲临前线平叛。

康熙帝

乌兰布通之战: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噶尔丹向喀尔喀蒙古进攻,占领了该地区,使库伦变成一片废墟。喀尔喀三部力不能支,数十万众尽弃所有,退走漠南蒙古。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7月,噶尔丹尾追喀尔喀三部蒙古,挥戈南下,兵锋直指克什克腾旗(今内蒙古赤峰境)的乌兰布通,距北京仅为700余里。康熙帝决定亲征噶尔丹,命裕亲王福全为抚远大将军,统左翼兵;以恭亲王常宁为安北大将军,统右翼兵。康熙帝行至波罗和屯(今河北省隆化县境),因身体欠佳而返京。初战失利,康熙帝改命康亲王杰书率右翼军进驻归化城(当时的归化城只是一个周围二里,仅有南北两个城门的小城,康熙帝此后不断派遣官员、军队加强军事防御),截断噶尔丹叛军后路。8月初一,清准双方在乌兰布通展开血战,结果噶尔丹军战败,只好拔营远遁,但其精锐尚存,实力并未削弱。1691年,康熙帝亲至塞外,与内外蒙古各部首领于多伦诺尔会盟。1693年,因“归化城乃总要之地”,下旨“设将军总管官兵,整饬训练关系甚重。著领侍卫内大臣费扬古为安北将军管理”。

昭莫多之战:1695年(康熙三十四年)噶尔丹又率叛军三万人,沿克鲁伦河而下,再次同清政府较量。1695年8月,噶尔丹兵出现在归化城东北方向。康熙帝谕费扬古:“归化城地方紧要,土默特二千余兵外,著增发宣化府绿旗兵一千驻防。”另设立湖滩河朔渡口(今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境内)加强军事保障。

昭莫多之战,蒙古准噶尔军与清军的火器对轰。

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2月,康熙帝第二次亲征。命萨布素将军率东三省八旗兵为东路,命大将军费扬古带领陕甘宁八旗兵为西路;康熙帝亲自带领“禁旅”为中路,并“手绘阵图,指示方略”,向克鲁伦河挺进。5月,清准军队在漠北昭莫多地区(今蒙古国乌兰巴托市东南80公里)进行决战。结果准噶尔军战败,精锐主力尽失,噶尔丹仅率数十骑突围而去。

此后,噶尔丹率残部继续骚扰和袭击喀尔喀各部蒙古,严重地威胁着清朝对漠北蒙古的政治统治。及早剿灭或招抚噶尔丹成为清朝政治上的头等大事。为此,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9月19日,康熙帝再次出塞,进驻归化城料理军务政事。伺机消除或招降这一敌对势力。此次出巡,康熙帝曾在归化城驻跸11日,在鄂尔多斯部驻跸22日。其目的就是要把归化城作为前敌总指挥部,“停銮欲览沿边势”,亲自督战,部署方略;宣威示德、招降纳叛,以期分化瓦解诸部;联络感情、加强团结、共同对敌,从而彻底孤立噶尔丹。以武力为后盾,相机剿抚,力争在归化城或鄂尔多斯迎降噶尔丹;同时体察民情,安抚蒙古各部,处理各旗之间微妙的关系问题;此外借机行围打猎,以提高八旗兵的战斗力。


驻 跸

康熙帝在出巡归化城前做了一系列的政治和军事安排。当康熙帝了解到“归化城商贾丛集......田谷既收,价亦甚贱”时,颁旨明令:“俟到归化城,扈从人员应支十日口粮,可折价给发,令彼自买。”同时,“视归化城马驼甚多,其价亦贱,官员侍卫兵丁,有欲借银贩买马驼者,奏闻借给。”下谕:“明日到归化城,停止围猎。著大臣、侍卫俱鲜明衣服,肥马垂缨。”同时对治安作出部署:“归化城商贾丛集,恐仆从或行骚扰,及土默特蒙古盗窃兵丁马匹,著交副都统阿迪严行禁止。”

第二天(10月13日)康熙帝来到归化城。“上自白塔往归化城,卤簿(扈从的仪仗队)全设,副都统阿迪等,率官兵来迎。民间老少男妇,皆执香路旁跪接”。此外,“归化城大喇嘛陀音库图克图、西勒图库图克图,率其下诸喇嘛排列旛旜,手可执香,作乐来迎”。归化城土默特蒙古民众,倍感免赋役之恩,为表心意,担心康熙“不收其牛羊,皆杀而去毛,鸡鸭鹅猪烹熟之后戴于首,再四求受”。

旧时归化城的城楼

当天康熙帝“入览陀音库图克图庙(小召)、西勒图库图克图庙(席力图召)、默尔根绰尔济喇嘛庙(巧尔齐召)”,并颁谕令:“庙中狭隘,放入顶礼诸人,地窄难容,明日视庙前左边圹地驻跸。大臣侍卫护军兵丁执事人员,有愿住房者听之,不之迫也”。当天,康熙帝驻跸于归化城小召,有诗《驻跸归化城》为证:“一片孤城古塞西,霜寒木落驻旌霓。恩施域外心无倦,威慑荒遐化欲齐。归戍健儿欣日暖,放闲战马就风嘶。五原旧是烽烟地,亭障安恬静鼓鼙。”这首诗表述了康熙帝亲征的本意是通过恩施域外,威慑荒遐,以实现健儿归戍、战马放闲、亭障安恬、鼓鼙不振的和平安定局面的愿望。

10月14日,康熙帝从小召移于南阙扎营。当闻“达赖喇嘛、达赖汗使人入觐”时,康熙帝许之。同时下令抚恤阵亡官兵。又亲自制定了抚远大将军费扬古撤军及留驻防御之策。

15日午时,上出行宫,大宴侍臣将士。包括蒙古王公贵族、达赖喇嘛使臣、达赖汗使臣、青海台吉,归化城官员、土默特官员,黑龙江官兵、察哈尔官兵等。以彰显皇恩浩荡,联络双方感情,共同抵御准噶尔汗国势力,并写有《赐宴诸蒙古》以纪其事:“羽林列队宴行宫,内外绥怀一体中。霜仗辉煌明塞日,晴斿宛转卷边风。人沾挏酒群情洽,乐合羌笳率舞同。卉服狨裘无老幼,欢然尽识化钧公。”重申了其“内外绥怀一体中”的安边思想。16日,康熙遂于西勒图库图克图庙(席力图召)观傩(nuo)(跳神之舞)。另写有《古寺》一首:“入望香台迥,巡行陟历遥。磬声清净夜,幡影飏晴霄。梵相金泥古,经廊画壁凋。登临纵遐瞩,紫塞接岧峣。”康熙帝在归化城日理万机,夜不能寐,遥望星空,欣然命笔:“此际方殊月,关山远近看。清辉临玉帐,皎色耀金盘。烟野照逾阔,霜空夜未寒。坐消行漏永,沙塞绝风湍。”(《归化城夜月》)处理军国大政,夜深不眠,秉笔书志:“帐殿深沉夜未眠,静思筹略听羌弦。金瓯更辟千千里,瀚海无波万万年。露冷宵寒凝翠幕,塞高风定歇征鞯。旁人莫道行兵远,自有单于首到边。”(《塞外寒夜书怀》)

今日的席力图召

康熙帝到归化城后,受到土默特官兵和市民的热烈欢迎,全城一片欢腾:“此数日自早至晚,无有暇时。进献驼马牛羊者不绝;贫乏之人,亦持马绊络首绦革来献”。当时,归化城及右卫军中噶尔丹的战俘极多,为从精神上感化噶尔丹,使其早日归降,下旨曰:“收养来降之厄鲁特,完聚其夫妻,......离散者以价赎之,令其完聚。”为防止战俘和归降者挨冻受饥,又令给予皮袄、食物和费用。故噶尔丹军中归降的将士络绎不绝。并著诗曰:“......念彼骨肉离,咸为加抚询。广谕命寻识,使得完天伦。欢声继感泣,寒塞生和春。绥柔寓大权,万物归鸿钧。”10月21日,康熙帝为了给噶尔丹一条出路,在归化城御营写信给噶尔丹:“朕统御天下,要以中外一体为务。......今重复降敕,尔等若悔前愆,俯首向化,朕一体加恩抚恤,俾各得所;尔部下厄鲁特亦得妻子完聚,咸获生全,朕断不念恶。......愿归故土者,朕皆恩赉,赐之坐骑糗粮,即令遣归,使与其骨肉完聚;其欲内附不愿归者,朕皆富贵之,各得生养。......尔等思尚能自存,有能收养尔等之人否?其熟筹之,今已无所归。尔等可速领余众,抒诚归顺,朕必令尔等家富身荣,各遂生养。惜此厄鲁特如许生灵,被尔驱迫,至于此极,今若又不觉悟,听信匪言,则后悔莫追矣。尔其勿疑勿惧。”这份义正辞严的劝降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瓦解了叛匪军心,噶尔丹的“从寨桑、台吉等,接踵来降。”(《清圣祖实录》卷177)然而,死心踏地勾结沙俄、分裂祖国的噶尔丹依然执迷不悟,继续为匪流窜。康熙帝看到噶尔丹大势已去,在归化城等待噶尔丹归降亦无望,遂决定按计划出巡鄂尔多斯部,同时对归化城的城防军务做了妥善安排。10月22日,康熙帝往观归化城北麓之二庙。10月23日,归化城土默特官员为欢送出巡大军举办了规模盛大的娱乐活动,康熙帝兴致勃勃地观看了蒙古摔跤与射箭比赛。康熙帝驻跸归化城,前后历时11天。10月24日,康熙帝率大军启程。“归化城百姓依恋缱绻,挥泪道左”。当天,康熙帝驻跸于洪津村(今呼和浩特市土左旗白庙子乡境)之南,遍阅并赏赐右卫八旗官兵。10月27日,康熙帝率军至黄河岸边。他在途中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经计算,“归化城至黄河岸一百七十里”。沿途的塞外自然风光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在给皇太子的信中写道:“自归化城西南行,地皆宽坦,新设御屯(指浑津、黑河诸地),耕之不尽。塞外诸地,未有如归化城之一望平旷,草茂水佳”。(《圣祖北征行在述略》卷中)


遗 响

10月28日,康熙帝驻跸于湖滩河朔(今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境内),距归化城180里。11月3日,康熙帝在今托克托县附近的黄河中泛舟时吟道:“黄河何汹汹,寒至始流淩。解缆风犹紧,移舟浪不兴。威行宜气肃,恩布觉阳升。化理应多洽,嚣氛顷刻澄。”生动地描述了塞外初冬时节的自然风光,再次表达了康熙帝恩威并施的安边思想和“沙塞绝风湍”“金瓯更辟千千里,瀚海无波万万年”“嚣氛顷刻澄”平叛卫国的坚定信心。在湖滩河朔(今托克托县)黄河之岸临流抒怀:“殊方亦苍赤,咸施沐浴恩”(《黄河》);在视察军粮储备基地脱脱城时写道:“土墉四面筑何坚,地压长河尚屹然。国计思清荒服外,早将粮粟实穷边。”(《脱脱城》)同样表达了对荒途殊方的异族苍赤要开诚布公、内外一体的民族团结思想和“思清荒服外”的战略目标。

托克托县

康熙帝于11月6日从脱脱城附近渡黄河西去鄂尔多斯,并有诗记其行《冰渡》:“云深卓万骑,风动响千旗。半夜河冰合,安然过六师。”11月10日,迁移十九里,驻跸胡苏台(今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境)11月22日,康熙帝认为此次出巡计划已基本完成,军事部署已就绪,决定结束出巡,大军渡黄河,于12月初三到达湖滩河朔(今托克托县)之南返程。此次出巡,先后巡幸了归化城、鄂尔多斯部,并行围打猎、训练八旗将士。返回时从归化城南经杀虎口、右卫、大同、宣化、怀来、昌平回京,共历时91天。康熙帝“此行不辞劳瘁,亲冒霜雪”(《经大同府序》)“野宿宵兴”、“艰难跋涉”(《雁栖沙碛序》),“辛苦事亲征”(《瀚海》),于日理万机之余,感事抒怀,吟咏不辍。上述这些诗作,从另一个侧面真实展现了三百多年前呼和浩特地区的自然地理、社会人文等方面的风貌。

1697年2月,康熙帝第三次亲征。他率军渡过黄河,驻守宁夏,派费扬古和马思哈带一路大军进攻。以武力剿灭为主,分化瓦解为辅,使噶尔丹陷于“居无庐、出无骑、食无粮”的困境。4月18日,康熙帝得知噶尔丹已死。4月25日,从湖滩河朔(今托克托县)登陆。4月28日,到达乌兰巴尔哈孙(位于归化城土默特南境)。经杀虎口、张家口一路回京。

康熙帝驻跸归化城期间,对归化城小召(崇福寺)住持二世托音胡图克图及席力图召(延寿寺)住持席力图四世优赏有加。二世托音胡图克图曾随康熙帝征讨噶尔丹,出谋划策,对清军的胜利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康熙帝后又把甲胄、弓箭、腰刀、鞍辔以及虎皮坐垫、豹皮坐垫、金线绣坐褥、靠背、枕头等,留赠小召作纪念,成为该寺的“镇寺之宝”。此后,每逢农历正月十五,该寺喇嘛便把这些“镇寺之宝”摆出来展览一次,称之“小召晾甲日”。

康熙帝赐崇福寺的甲胄 内蒙古博物院

公元1702年(康熙四十二年),康熙帝又在小召、席力图召两寺内,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立碑,各书两石,每石各建有一座八角攒尖顶式碑亭。以纪念平叛的胜利和表彰两寺爱国喇嘛的功绩。两寺的碑文基本相同,简要地记载了清政府几次征讨和平定噶尔丹叛乱的经过。碑文如下:

“朕维归化城为古丰州地,山环水互,夙称胜境。城南旧有佛刹,喇嘛席勒图葺而新之,奏请寺额,因赐名延寿寺。丙子,冬,朕以征厄鲁特师次归化城,曾临幸兹寺。见其殿宇宏丽,法像庄严,悬设宝幡,并以念珠赐喇嘛席勒图,令焚修勿懈。

夫朕亲有事于塞外,非无故也。往者,厄鲁特与喀尔喀交恶相攻,肤悯念生民涂炭,遣使谕解,而噶尔丹追击喀尔喀竟入境掠我乌珠穆秦。爰命和硕亲王声讨,大败于乌兰布通时,噶尔丹盟誓佛前,永不入犯,乃班师而返。后,噶尔丹蔑弃盟言,复掠纳木查尔拖音于克鲁伦之地。

丙子,春,朕亲统大师,由中路进剿,至克鲁伦河,贼望见军容,宵遁;适朕所期会西路官兵遇于昭木多,大败之,俘斩无算。丹木巴、哈什哈等众归。噶尔丹跳身走。

是冬,朕复驻师鄂尔多斯,剿抚并用,厄鲁特人众络绎归命,而噶尔丹仍未响顺。

丁丑,率师驻狼居胥山麓,官兵分道并进,噶尔丹计穷自毙。子女就获,余军悉平。方今中外恬熙,边境生灵,咸得宴然安堵。

喇嘛席勒图请建碑垂示永久。因书此勒石,俾后之览者知朕不惮寒暑,三临绝塞,为民除残之意。”

席力图召八角攒尖顶式碑亭的石碑。

明万历年间蒙古土默特部落首领阿拉坦汗创建的大召(无量寺),康熙年间铸“皇帝万岁”金牌供于大殿银佛之前,被尊为“皇庙”,从此不设活佛。在清朝,每逢正月初一,地方官吏还要到大召进香1698年(康熙三十七年),康熙任命内齐托因为呼和浩特八大寺掌印喇嘛。并扩展召庙规模,大殿改覆黄色琉璃瓦,有龙头滴水。召里的喇嘛也是御定的,除蒙族喇嘛外,还有满族和藏族喇嘛。从此,呼和浩特召庙林立,喇嘛人数空前增加,成为名符其实的召城。此外,康熙此次出巡归化城,300多年来给蒙、汉、满、回各族人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历史传说,如“马踏清泉” “大召龙牌” “康熙私访月明楼” “刘三救驾” “伯大将军护驾”等,至今为人津津乐道。

1697年(康熙三十六年),即昭莫多战役的第二年,康熙为了笼络喀尔喀蒙古的土谢图汗,把自己的女儿恪靖公主嫁给了土谢图汗的儿子敦多布多尔济。恪靖公主后一直留居在归化城的公主府。

康熙帝通过此次出巡,清醒地认识到归化城地区的重要性,此后一直派得力的封疆重臣驻守。1717年,康熙帝曾言,“柔远能迩之道,汉人全不理会。本朝不设边防,以蒙古部落为之屏藩耳。”(《清圣祖实录》卷275)。又说:“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乾隆二年(1737年),绥远城的修筑、右卫将军的迁驻和八旗劲旅的驻防,就是康熙帝战略意图的直接体现。从此,“归化城和绥远城互为犄角,成为清代北方草原的第一政治军事重镇。”“森森万骑历驼城,沙塞风清碛路平。冰畔长河堪饮马,月来大野照移营。邮签纪地旬余驿,羽辔行边六日程。天下一家无内外,烽销堠罢不论兵。”(康熙七律《出塞》)。归化城被称为旧城,主要是沟通草原与内地的商业中心;绥远城为新城,则是驻军御敌稳边的要塞。双城并置的城市格局的形成,使呼和浩特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迅速发展、日趋繁荣。



参考资料:

1、刘蒙林:《康熙皇帝出巡归化城述论》呼和浩特,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编《朔方论丛》(第三辑),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3年

2、《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3、《圣祖北征行在述略》,北京图书馆藏,手抄本。

4、王志明 王则远校注:《康熙诗词集注》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4年

5、杨宇彤:《康熙帝驻跸归化城考述》豆丁网。2015年

茶杯犬寿命

顺治通宝价格表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