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水珠茶品鉴网

信阳毛尖'小浑淡'的质量问题:是茶品本身的问题吗?

04-05

信阳毛尖'小浑淡'的质量问题:是茶品本身的问题吗?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李兴佳/文 记者 张郁/摄

一方追捧小浑淡是正宗毛尖,另一方坚持小清香才是王道。在一年一度的明前茶上市季,这种争论尤为激烈。

什么才是正宗的信阳毛尖?独芽茶与一芽一叶哪个算好茶?怎么避免花高价却买到假毛尖?

【正宗之争】

小浑淡PK小清香

汤浑非正品?

两种茶都产自信阳,都为独芽采摘,却有显著差别。

依据感官来看,小浑淡通常是指干茶条形小、茶汤浑、滋味淡,小清香通常是指干茶条形小、茶汤清、滋味香醇。

一度,小浑淡成为信阳毛尖的主流,拥有大批拥趸,汤浑是其宣称的特色。河南商报记者查询某网络平台售卖有“2018年新茶毛尖茶”,商家宣称“杯中悬浮的小绒毛为茶毫,茶毫越多,茶叶品质越好”,该款毛尖,买一送一共500g,价格为139元,显示月销售量达到1542件,已热销11万件。

相反,小浑淡在一些人看来并非是正宗信阳毛尖,业界炮轰小浑淡也从未停止。这种争议,在4年前曾达到顶峰。当时,信阳茶农赵凡国进京摆擂斗茶,召开新闻发布会称小浑淡为垃圾茶。

赵凡国有“茶痴”称号,研究茶叶30年。他认为:“好茶必须透亮不能浑浊,必须高香不能有青草气,必须甘醇爽口不涩,小浑淡绝对不是真正好的信阳毛尖。”

他称:“汤浑不是茶毫,是未熟透的茶汁。”

河南农业大学茶学博士贺魏曾称,茶浑不是因为茶叶本身的问题,而是因为制茶工艺:制茶时,如果摊放时间过短,后期揉捻过重,会导致茶叶破损率较高,破损的茶叶和茸毛在水里时间一长,就会发生沉淀;后期揉捻过重,茶叶里的蛋白质就会进入水溶液,茶叶里另外还有茶多酚,蛋白质遇到茶多酚,就会发生化学反应出现浑浊。

同时,茶农加工茶叶过程中揉多抖少,杀青前摊晾失水不够、杀青不透都会导致汤浑。

【孰好孰坏】

茶农:茶叶好坏

关键在于炒制技术

小浑淡说法慢慢得到部分校正,但是大众认知又滑向了另一个极端。

原来,小浑淡的特点之一是,消费者和茶商追求外形好看、过紧过细、过光,不带叶的小芽头从而变得抢手。于是茶农仅仅把芽头采下来,也是为了把茶叶做紧、做细,在制作过程中过度揉捻,使茶毫脱落和茶叶破碎,从而导致茶汤变浑。

业界批判小浑淡,也就同时认为“芽小”都不是好茶,夸奖大叶都是好茶,芽头茶成为众矢之的。批判者拿出证据来证明芽头茶非国标:1982年河南省供销社制定的信阳毛尖最高标准是一芽一叶;2004年实施的信阳毛尖茶河南省地方标准显示,特优和特级信阳毛尖均为一芽一叶组成。

这在赵凡国看来,又走入了另一个误区,“不能单方面批判独芽不是好茶。独芽的茶同样能炒成清汤高香的茶,大叶茶也同样能炒成浑汤味涩的茶。我们信阳有味醇香高的独芽小清香,也有味涩汤浑的小浑淡茶。有好喝的大清浓,也有不堪入口、味涩、带青气的大浑淡茶。”

他认为,茶叶好坏关键在于炒制技术,“所有浑汤都是炒制技术不好的体现。汤色明亮和口感是改变不了的,是判断好茶的唯一标准。”

在赵凡国汇编的辨茶口诀中提到,“独芽可以属特级,千万不能是浑汤”,“二分品种三分山,五分炒制记心间”。

【判定标准】

色香味形汤定好坏 价高不一定质量好

正逢明前茶上市季,毛尖乱象喷涌。

有的只认小浑淡,不懂汤清味香才是正宗;有的商户将外地早产茶叶炒制成芽茶,空运至信阳,以信阳毛尖的名义低价售卖;有的商户将冷库里的陈茶拿出来烹调油炒一下,掺入新茶中销售;有的将雨前单芽也打上明前芽茶的标签;有的虚标价格,过度强调单芽毛尖,一斤卖好几千元,导致消费者花了钱却不一定喝到好茶……

以上种种,皆为毛尖乱象。因为消费者不懂,不法商家才有可乘之机,消费者花高价却买到坏茶、假茶。

什么才是好毛尖?河南商报记者曾前往浉河区做过报道,鲜叶在100多元一斤,三斤以上鲜叶才能炒一斤干茶,再加上人工费用等,所以“每斤低于500元的不可能是新茶”。

对此,赵凡国称,好茶不一定要天价,天价茶不一定就是好茶,“茶叶品质高低,是根据感官审评(色香味形汤五大项)加理性审评(化验、水分检测等)判定的,并不是以价格、品牌、企业大小来界定味道。价格高并不见得质量就好。”(编辑 高予妍)

八哥狗图片搜索

魏碑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