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期汉武帝刘彻铸造五铢钱,由此开启了700多年的五铢钱铸造流通史,但是这些五铢钱并不相同,每一位王朝的掌权者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进行着创新,让五铢钱的每一版都各具特色,下面文瀚乐拍就来梳理一下这些常见的五铢钱,看看你的收集名单上,还缺少了谁?
汉武帝五铢钱: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开始铸造,包含郡国五铢、赤仄五铢、上林三官五铢等。面文上依据花式可以分为上半星、穿上横廓、四决文等多种版式。此时的五铢钱轮廓深峻、文字精美,是当时最主流的流通货币,由此开启了五铢钱的铸造历史。
东汉五铢:新莽时期群雄割据,农民起义不断,后来东汉光武帝终于实现了统一,于建武十六年开始,大量铸造全新的五铢钱。和以前的五铢钱相比,铢字的金字头比较大,朱字头变成了圆折,而且五字交笔更弯曲,整体上铸造也是非常规整的。
剪边五铢:东汉后期国内经济崩溃,民不聊生,于是不少人选择私铸五铢钱,原料从何而来呢?就是将官方铸造的五铢钱的边阔剪掉,然后将方孔无限扩大,这种五铢钱又被称为錾边五铢或剪轮五铢。
董卓五铢:东汉末年献帝初平元年由董卓铸造的五铢钱,是典型的恶钱,钱非常轻薄,没有外廓和内廓,五铢两个字难以辨认,百姓们称其为无字五铢,这也是我国官方铸造的最劣质轻贱的小钱。
直百五铢:东汉末年献帝建安十九年,刘备入蜀后在成都铸造的五铢钱,初期铸造的铜钱大而厚重,后来后铸逐渐减重,最轻薄的铜钱不足1克,铜钱上有直百五铢四个字,一枚可以兑换100枚普通的五铢钱。
蜀五铢:直百五铢信誉崩溃以后,刘备铸造了蜀五铢钱,这种铜钱形体小于汉朝时的五铢钱,整体比较厚,两面均有外廓,但铜的质量并不太好。
魏五铢:三国时期魏文帝和魏明帝时期铸造的五铢钱,这种全新的五铢钱仿照汉朝五铢钱的规制,字体明朗,轮廓清晰,钱形厚重,毕竟是正统的王朝,乱世居然铸造这么好的钱,实属难得。
沈充五铢:严格的说,这应该算是民间的铸钱,东晋孝元帝太兴年间,由官员沈充铸造的一种小钱,和普通的五铢钱相比,钱孔很大,常见的钱文有五朱和五金,非常轻薄,完全不掩盖节省铜料的目的,和东汉时期的剪边五铢有异曲同工之妙。
太和五铢: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铸造的一种五铢钱,铸造地点是迁都之后的洛阳,整体形制与汉朝的五铢钱相仿,钱文直读,背面无字,字体也是方折,介于隶书和篆书之间。只不过钱体的尺寸和轻重并不统一,有的直径25毫米,而小的直径不到20毫米。
永平五铢:北魏宣武帝永平三年铸造的一种全新的五铢钱,和太和五铢相比,它的版式更加复杂,钱币的尺寸和重量不统一,通常大的是官府铸造的,小的大多是民间私铸,铜钱的直径在22-25毫米之间,整体制作比较工整。
永安五铢:北魏孝庄帝于永安二年铸造的五铢钱,上面有永安五铢四个大字,其中安字界边减笔,当时孝庄帝迫于当时的经济环境,计划通过币制改革来带动经济发展,结果却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永安五铢从背面的字可以分为三个版本,但是各个版本普遍钱小质轻,滥铸很多,贬值严重。
梁铁五铢:南朝梁武帝萧衍是历史上一个非常有名的君主,他在普通四年铸造了一种铁制的五铢钱,钱的形制比较小,背纹四出,是我国的首次官方大批量铸造的铁钱。
常平五铢:北齐文宣帝在天保四年铸造的五铢钱,制作精好,钱文优美,上面用圆润的笔画写着常平五铢四个字,其中平字上横与面穿下廓合一,铸造和设计都是很认真考究的一种铜钱。
隋五铢:隋朝建立之后,由隋文帝杨坚在开皇元年铸造的一种新钱,又被称为开皇五铢或置样五铢,钱文写得非常精整,钱币的边缘较宽,美观度十足,只是由于五字和左边的竖合在一起,看起来像个横着的凶字,因此也被称为凶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