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水珠茶品鉴网

宋徽宗赵佶的艺术天赋与帝王生涯

09-26

宋徽宗赵佶的艺术天赋与帝王生涯

南唐灭亡100多年后,公元1100年,宋朝的第八位皇帝宋徽宗赵佶登基称帝。徽宗时期,北宋江山风雨飘摇,然而这位堪称全能的帝王艺术家偏偏因自己的“不务正业”开创和造就了无数艺术巅峰,《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大观茶论》《宣和博古图》等便是有力的历史证据。

陈寅恪先生对宋代的评价是“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是重文轻武的时代,也是中国绘画的黄金时代。流传至今的许多名家珍品都是出自这个时代。除了《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还有郭熙的《关山春雪图》、马远的《踏歌图》、李唐的《万壑松风图》等。“上有所好,下必投之。”因为统治者,尤其是宋徽宗的支持,宋朝的画家得到了极高的优待,画家们的创作热情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宋徽宗显孝皇帝肖像 国立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从宣和画院到文人画

宋代的统治者对绘画大多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兴趣,如仁宗、神宗、徽宗、高宗、光宗、宁宗等,到了宋徽宗时期,积极完善了当时的官方画院——翰林图画院(宣和画院即指宋代宣和年间的翰林图画院),张择端、王希孟、苏汉臣、李唐等都出自翰林图画院。

在当时,对文化人来说,读圣贤书苦做学问已经不是进入仕途的唯一出路了,画画也可以。宋徽宗开进士科,以画取仕,画家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作为一位既会画画又懂欣赏的统治者,宋徽宗经常光顾翰林图画院,“少不如意,即加漫垩,别令命思”。可以想象当时的许多绘画必定是经过宋徽宗审阅的,不符合他审美的必定得不到很好的重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画家们的个性,但好在总体来说宋徽宗的审美“在线”。

赵佶《芙蓉锦鸡图》 81.5×53.6cm 绢本设色 立轴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宣和画风某种程度上就是宋徽宗的审美,毕竟当时画院的画家都是服务于皇家的。流传至今的国宝级文物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都与宋徽宗有着莫大的关联。

宋徽宗不单有培育画家之功,同时对当时的花鸟画也有着积极的影响。据《宣和画谱》记载,宋徽宗收藏的花鸟画达2786件,占所有藏品的四成,而他本身所画的花鸟画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如《写生珍禽图》。在他的带动下,宣和画院时期的花鸟画,追求以形写神、幽雅含蓄、细腻而准确、富有诗情画意,走向了中国花鸟画的黄金时代。

宋徽宗对于宋代的文人画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的影响。

文人画又叫“士大夫画”,是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的统称,最早由苏轼提出。文人画对作者本身有着极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作画人要有极高的文学素养,而且画作还要有思想。宋徽宗提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画院筛选人才的时候,不但考察画家的绘画技巧,同时也将文学素养和创造力纳入考察。并且,宋徽宗还在国子监设立书画学,以提高画院画家们的文学素养。以上种种,无不显示出宋徽宗极其重视画家的文人素养。


以花鸟画画意入书的“瘦金体”

宋徽宗的“瘦金书”是书法史上的一项独创。正如明陶宗仪《书史会要》推崇的那样:“笔法追劲,意度天成,非可以陈迹求也。”仅凭这一成就,宋徽宗赵佶足可列于历史上书家之林。

创办“宣和画院”期间,宋徽宗书法也达到了成熟阶段,作品面貌非常多样。楷书有《秾芳诗帖》,草书有《掠水燕翎团扇》《草书千字文》等。《秾芳诗帖》是赵佶存世单字尺寸最大的作品,每字近五寸,以一列两行的形式,书写在横展手卷,内刚外秀、清俊挺拔、畅快淋漓、健硕雄浑、大气富贵尽显。清代陈邦彦跋赵佶瘦金书《秾芳诗帖》:“宣和书画,超轶千古。此卷以画法作书,脱去笔墨畦径,行间如幽兰丛竹,泠泠作风雨声,真神品也。”这段话高度评价了徽宗书法,也高度概括了“瘦金书”的特征。在这幅诗帖中可以看出宋徽宗将花鸟画的画意融入了书法创作。王僧虔《论书》说:“书之妙道,神彩为上,形质次之。”充分体现出了赵佶的艺术修养和成就,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为花鸟画题字、流于形质那样的字迹,更多体现出了“瘦金体”的神彩风韵。

赵佶《秾芳诗帖》

宋周密《癸辛杂识别集·汴梁杂事》中记载:“徽宗定鼎碑,瘦金书。旧皇城内民家,因筑墙掘地取土,忽见碑石穹甚,其上双龙,龟趺昂首,甚精工,即瘦金碑也。”元柳贯《题宋徽宗扇面诗》:“扇影已随鸾影去,轻纨留得瘦金书。”清梁章钜《归田琐记·小李将军画卷》:“浦城周仪轩运同,家藏旧画,卷首有宣和瘦金书‘唐李昭道海天旭日图’九字一条,下有御押。”赵孟頫这样评价宋徽宗的瘦金体:“所谓瘦金体,天骨遒美,逸趣蔼然。”

“瘦金书”正与其工笔花鸟画的用笔方法契合,细瘦如筋的长笔画,在首尾处加重提按顿挫,再取黄庭坚中宫紧结四面伸展的结构之法,颇有瘦劲奇崛之妙。这种瘦筋的字正适合题在他的工笔画上,与画笔相呼应。宋徽宗作为兼有书法和绘画才能的艺术家,把书法与绘画做了很重要的融汇,开创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文人书画新局面,并影响后世而绵延于今。


赵佶《草书千字文》(局部)

从《文会图》说起

由赵佶及宫廷画家共同创作的《文会图》,描绘的是文人雅士会集于庭院饮酒赋诗的场面。经年的老柳古槐下,文人们铺陈巨案,案上的盘碟酒卮排列有序。案旁坐饮者、交耳相语者、顾盼者、持具侍者共十八人,另有两人树下立谈。从历史角度看,《文会图》中文人使用及待役人员正在准备的茶具,都是北宋时期才出现的茶器。《文会图》虽是一幅人物画,但画面还呈现出对园林、家具、服饰、发式、茶事器具等事物的细节描绘,亦为观者打开了一条视觉性的“接近”历史真相的通道,具备“以图证史”的功能。

赵佶《文会图》184.4×123.9cm 绢本 国立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会图》中共绘有瓷质器具可数得者145件(其中二器合套如台盏的盏与盏台合一者计为一件,分置者计为二件)。在图中文士围坐的正席黑漆大几案上,共绘置有包括台盏、果盘、注壶、带饰白花玻璃罩灯座(烛台)、小碟、小碗等各种瓷器122件,案旁二侍女手中持瓷器2件,合计124件;席外旁边下首不远处设有一茶肴调制处,该处的案桌上、火炉中、桌腿旁及侍者手中,共有大盘、执壶、经瓶、茶叶罐及台盏、浅腹碗等各种瓷器21件;两处合计共145件。从图中茶肴调制处一侍者正手持茶匙,从一茶叶罐中往茶盏内取置茶叶和桌腿旁有一带盖包布酒经瓶的情形来看,图中瓷器绝大多数为茶酒具或茶道具。

《文会图》所呈现的瓷器虽然有限,但也足以说明宋朝制瓷业的发展以及茶事的兴盛。

陶瓷艺术的巅峰

一般认为,宋朝是中式审美的巅峰发展,一个属于艺术的时代。宋代诗词,把中国古代汉语的美发展到极致;宋代书画,代表了中国文人的最高审美;而宋代瓷器,则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巅峰。世人流传着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的传说,其中最为特殊的就是官窑。

宋朝官窑的出现,是因为宋徽宗对当时贡御瓷器技艺不满,想要改善瓷器的瑕疵和缺陷,所以引入了汝瓷及其他窑系的制作精华,在首都汴梁(今河南开封)设立,按照自己的设计、亲自指挥烧制和创制瓷器。这不仅是中国瓷器史上首个由朝廷投资兴建的“国有”窑口,也是第一个被皇帝个人垄断的瓷器种类。由于官窑专为皇室而设,其他人难得一见,一般文人对其了解甚少,故此后世的文献中都少有记载。

宋官窑瓷中最令人瞩目的是如同凝脂美玉一般的青瓷。其釉色以青为主,由于烧制气氛不同又各呈天青、翠青、粉青、月白等,釉质莹润温雅,晶莹剔透。官瓷釉面上分布着裂冰纹,如同微风吹皱一池春水,泛出道道涟漪,令人赏心悦目、放怀怡情。不仅如此,瓷器上口沿薄釉处露出灰黑泛紫,足部无釉处呈现铁褐色,古朴雅致,又被称为“紫口铁足”。用指稍轻弹之,声音清脆温悦,因此,官瓷又有“神、型、质、艺”品质四美之称。

宋徽宗审美趣味颇高,而他格外崇尚青瓷,推崇朴素淡远的自然之美,因此清新淡雅的宋官窑瓷,也充分反映了当时的极简主义审美风尚。宋官窑瓷器是中国古瓷品质的杰出代表,代表着中国陶瓷艺术的最高成就,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东方民族淳厚朴实,崇高古雅的表达。

宋官窑瓷器虽然在宋代瓷器中只占极少数,但它代表了汉族陶瓷艺术的最高成就,而且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没在市场上流通的瓷器,也是唯一一个由皇帝亲自指挥烧造的瓷器。故有“识得官瓷面,江山坐一半”之说,足见官瓷的稀有罕见。

赵佶《溪山秋色图》


赵佶《瑞鹤图卷》 51×138.2cm 绢本设色 辽宁省博物院藏

“玉京曾忆昔繁华”

与其他帝王相似,宋徽宗赵佶出生的时候,也有一段奇异的记载。只不过这个征兆并不是与龙相关的祥瑞。据说,在赵佶降生之前,其父宋神宗赵顼曾到秘书省观看收藏的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见其人物俨雅,再三叹讶”,随后不久就传来了徽宗赵佶出生的喜讯。因此,坊间纷纷传言,赵佶是南唐后主李煜的托化之身。

南唐的后主因写词被称为“千古词帝”,而宋徽宗则因绘画成就被称之为“千古画帝”。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里,宋徽宗是公认的最赋艺术气质、最才华横溢的皇帝,而能与其一较高下的,便是那位南唐后主。

这样的故事,巧合和杜撰成分可能更多,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诗词中透露出的情感确实比较相似。

赵佶《棣棠花诗帖》

赵佶《眼儿媚》: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

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苍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开宝八年那年,李煜兵败降宋,被俘至汴京,三年后客死异乡。无独有偶,靖康元年,金军兵临城下,宋徽宗受李纲之言,禅让给太子赵桓,靖康二年三月,徽宗与钦宗赵桓被金人掳去。

金天会十三年,徽宗死于五国城。南宋绍兴十二年,其棺椁被迎回南宋,葬于绍兴永佑陵。

黄花梨木多少一斤

普通虎皮鹦鹉会说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