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金锡逊
现在连电扇都被空调窃窃嗤笑,那扇子更是近乎文物了。但看那夏夜散步的老人,仍有人手拿一把扇子,或在裤袋斜插一把折扇的,给夜色增添了几分悠闲和文采。景区里,书画折扇、彩色羽毛扇、圆框绢面团扇依然价格不菲。
扇子伴着我们从远古走到今天。
我们透过悠悠时光,看到古人早就用扇子来扇风取凉,或者掸拂灰尘。今人在一日三餐中,也曾忽忽忽地扇燃炉灶特别是煤球炉子煮饭。
遥望历史,舜早就制作了一种五明扇。东周、战国的青铜器上早就刻画有长柄大扇。江陵天星观的楚墓出土了木柄羽扇的残件,是奴仆为主人降风蔽日用的,其实这羽扇还是象征权威的作用更大吧。江陵马山楚墓出土了半规形的“便面”,是战国晚期到两汉扇子的主流;一律用细竹篾编成,上至权贵,下至奴仆,平时厨事中“煽风点火”都用得到它。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羽扇、麈尾扇。
周瑜或者是诸葛亮的“羽扇纶巾”,在苏东坡《念奴娇·大江东去》词中可以读到。
麈尾扇是在纨扇上面加了两小撮鹿的尾毛,就像扇子圆圆的脸上有两个小耳朵。魏晋名士常手握麈尾聊天。《晋书·王导传》《世说新语·轻诋》都写到“常遇西风尘起,举扇自蔽”、“大风扬尘,王导以扇拂尘”之类的句子。于是“麈尾”也叫做“拂尘”,和“掸帚”差不多了。
隋唐的时候,纨扇(也叫团扇)广泛流行。以竹木作骨架,用薄质丝绸糊成,传说起于西汉成帝时。清代沈德潜编的《古诗源》中,班婕妤有一首《团扇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成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途绝。”班婕妤是汉成帝的宠幸女官,婕妤是女官官职,位在上卿。班婕妤的宠幸为赵飞燕所夺,就做了这首歌,给文学留下了“秋扇见捐”的成语。
南北朝时,纨扇扇面较大。唐代早期多作腰圆形。唐玄宗期间“圆如满月”的式样才多起来。
纨扇深得闺阁喜爱,古代诗词中就多有反映。唐代王建《宫中调笑》词中就有“团扇,团扇,病来美人遮面”之句。宋代晏几道《鹧鸪天》词中有“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还有“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团扇复团扇,奉君清暑殿,秋风入亭树,从此不可见”,借团扇刻画出少女种种情态和愁思。这比起我们小时听到的俗谚“扇子扇凉风,日日在手中,过了八月中,明年再相逢”要文雅得多,深沉得多了。
2024年6月18日,长沙,扇里·扇外——湖南博物院藏扇面展举行。据视觉中国。
宋元时期出现了折叠扇,可能因为涂有桐油,不宜绘画,还未进入文士手中。山西永乐宫壁画,保留了大量元人生活情景,画中小市民手中都拿着这种折扇。
到了明代,折扇从宫廷流行到社会。明永乐年间,成都一年能生产两万把,当时的川蜀及苏州、杭州都生产折扇,杭州的王星记折扇还是送朋友的文雅之礼呢。王公贵族用贴金扇面,文人雅士爱书画扇面。从文征明、唐伯虎到今人,扇面画都是瑰宝,至今扇面画在国画中占一方天地。折扇外骨的加工,明代也有极大的发展,象牙雕刻、玳瑁粘贴、素骨竹片都有。
清代还用洞庭君山的湘妃竹。清代的宫扇式样众多,扇柄有用羊脂玉、翡翠、象牙的,清代的妃子画像中执扇者甚多。至于农夫,则都是用蒲葵扇。
历代文艺作品以及戏剧演出中,扇子也频频出场。
你看,京剧人物手中常拿一把折扇以助手势,说书艺人手握折扇比这比那,是一种重要道具。
京剧名演员余叔岩、马连良演诸葛亮,手中摇的是雕翎扇,据说当时北京前门外花四五元就可买到。
一些著名文艺作品常以扇子为线索。如,清代孔尚任的名剧《桃花扇》,写江淮名妓李香君和复社文人侯方域的爱情故事,并写画家杨龙友将李香君的血在宫扇上点染成花,谓之桃花扇。李香君让人把扇子送给侯方域,以此激励侯方域抵抗清兵。
又如《孙悟空三借芭蕉扇》,此扇能大能小,能扇灭大火,惹得儿童看了动画片也想有一把。
《红楼梦》中的《晴雯撕扇》,以一个丫鬟敢于向主子以任性的姿态进行反抗,没有奴颜婢膝,写出了晴雯可贵的“人”的品质。
扇子还在宣传抗日中起过作用。
日俄战争以后,1924年,日本对旅大25年的租期已满,却继续霸占不还。这时出现了一种抗日宣传扇。1924年夏天开始流行于沈阳一带。扇子较大,一面是《急应收回之旅大形势图》,另一面是中日地图及日本妄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提要。在沈阳剧院等公共场所约有三分之一中国人用这种“抗日扇”,乡下也纷纷流传。日寇的《满蒙》杂志惊呼:“这是对我们的警告”,是“企图使排日浪潮变成群众性运动的恶宣传”。
类似的抗日宣传扇后来在大连也出现过,1931年6月,大连市场上又一次大量出现这种扇子,日本人心惊肉跳,如临大敌。
历史一去不复返矣,夏天却又回来了,幸喜扇子们还在。江南一带常见的扇子大概有蒲葵扇、席草编的竹柄圆扇、羽毛扇,纸折扇、竹骨纸糊扇。有兴趣的话,上街去还是买得到的。拍拍蚊,扇扇风,散散心,怀怀旧,蛮舒适的。
作者简介:金锡逊。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散文学会会员。著有散文集三种。有诗歌、散文入选《宁波市当代作家散文选》《宁波市当代作家诗歌选》。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