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玉,原本也只是一种比较好看的石头被坊间称为黄蜡石,这种产自云南龙陵县的石头在玉石位列之外。在没有被大众炒作起来之前几百元就能买个几十公斤,虽然这是2000年出头的事情,但它的存在就是这么边缘化。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也不清楚资金在什么时候布局,突然间它就出名了(传闻是两广、香港和福建游资炒作,后来联合玉石相关协会一起炒),在玉石界的专家尚未界定其是玉还是石的情况下,便已经开始缔造暴富神话,被整个业界称为“疯狂的石头”。
炒作某一商品的前期就是用大量资金囤积货物,把市场上绝大部分的货物收购后,再让相关人员放风要求收货。炒家当然知道市场上没有大量的存货认识的人也不多,但他有大量的现金,短时间便会造成了市场上供不应求的假象。非炒家手上有货的人看到有升值的空间,也会加入囤货的队伍,存量的少数交易基本上就是左手倒右手的托。
随着一番倒腾,黄蜡石价格开始走高,但黄蜡石的名字不好听,那就重新赋予它新的名字——黄龙玉,对于手上有大量现钞的炒家来说,给这种来路不明的石头在玉石名册里正名是需要漫长过程的,但是对于手上拥有黄蜡石的人来说,这个正名就容易得多了,因为正名后的黄蜡石身价也能翻倍,他们很容易就说服自己。果然市场没有令炒家们失望,黄龙玉价格水涨船高就开始媲美玉石了,一时间黄龙玉就是质地温润、颜色艳丽,甚至与大名鼎鼎的和田玉相比也不遑多让。当赞美的语言多了后,对黄龙玉的质疑声音同样也多起来,很自然市场就会形成两派的声音,而质疑声音一直在资本的运作下处于劣势,根本不需要再请写手帮助黄龙玉扶正,而是拥有黄龙玉的人发出类似一句“一看就是没买到的家伙又跑来酸我们了”就可以打遍各种不服。从2004年黄龙玉价格走高后到2011年才被国家正式列入《珠宝玉石名录》,不过这也是必然的结果,请专家鉴定制造适合市场炒作的噱头一向是资本运作方法之一,毕竟“有钱使得鬼推磨”。
黄龙玉的价格炒得多离谱呢?根据《京华时报》在2010年7月19日的报道,在昆明石博会上,一块黄龙玉籽料标出了令人咋舌的高价——9000多万元。一位名叫常国庆的三轮车夫通过最初贩卖黄龙玉三年时间资产翻了过百倍,现在也拥有一家企业名叫云南厚博黄龙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从2004年开始的六年时间里,黄龙玉的价格翻了六万倍左右。云南省龙陵县在这个行情里每天都不断上演着挖玉、囤玉、卖玉暴富的传奇。根据当时的中央电视台《经济信息联播》的记者从云南省龙陵县农村信用社工作人员了解到,投资客来这边提款,单笔100万元接近200万元的,2020年1至6月份增长了两个多亿,现在龙陵县、象达乡这两个点就增加了1个亿左右。
商品炒作成功后当然是开始收割。“为什么会崩盘?”,很多人会从料的成分、血统等等一系列商品的天然属性去分析,其实这是不对的,而应该要从资金的流向分析。当一二手炒家发财后收割才是最终目的,石头好看不好看根本不是重点,换成一般等价物才是炒作最终目的,既然有一大群突然冒出来的黄龙玉爱好者(反正价格不涨都无法成为爱好者)愿意以高价去接盘,那大炒家当然高兴。崩盘的原因无非就是没有强力的托盘人,因为市场早已经出现供过于求,割韭菜无非就是揪准时机,结果留给市场一地鸡毛和独自伤悲的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