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水珠茶品鉴网

青田石之美:灯光下的奇景探秘

11-27

青田石之美:灯光下的奇景探秘

青田有佳石 灯光胜月光——石都青田探访散记

文/石安


11月中旬,应青田石雕研究院院长夏可承先生之邀参加第三届侨博会及“国宝灯光冻.华侨文化展”,我来到向往已久的石都青田。

这次来青田之前,夏可承院长嘱我刻制几方青田人物肖像印,带来以应侨博盛事。而此次来石都,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以参观侨博会之名,和青田艺界朋友面对面交流,近距离深入了解青田,感受顶级青田灯光冻石的非凡魅力。

近二十年来,我工作生活在上海,刻印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刻印所用材质产地几乎都来自青田。这些年来,无数个寂静的夜晚,书桌前以刀就石,刻刀划过印面发出独特的爽脆轻响常在自己的耳旁萦回——这正是青田印石特有的声音。

从上海出发,乘高铁不到三个小时即抵青田。虽是第一次来青田,但却有种熟悉的感觉。此言不虚,对于平日以刀就石的我来说,几乎每天都在和青田联系和情感纠葛——有时会因刻出一方满意印作而欣喜,有时又为创作失败而叹息……如此种种,似乎早已和青田有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结了。

青田县委派来迎接的车子行驶在青田县城的街道上,两边鳞次栉比的大小高楼快闪而过,瓯江从县城中间穿过,把县城一分为二,人们邻江而居,视线所及更远处,重峦叠嶂在初冬的薄雾中隐约可见,一座初现繁荣的现代山城呈现于眼前。


图:石都青田

青田,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的丽水地区(古称处州),毗邻温州,是著名的侨乡,这也是此次侨博会在青田举行的原因。据闻青田超过80%的家庭都有人员旅居海外,尤其是欧洲,从而拉近了欧洲与中国的贸易时空距离,近年更是以咖啡和葡萄酒贸易和产业发展称名于世。然而我对于青田的向往,却并非咖啡,也非葡萄酒,而是青田另一张重要的名片——青田石。

此次来青田,在夏可承院长的精心安排之下,我和青田县各级领导及艺术界同行交流,又在夏可承的长公子夏广浩先生的陪同下驱车前往山口的青田石矿区实地考察青田石矿洞及采矿过程。临别之时,从矿区里选拣了两块青田原石回来,准备放在书房的橱柜里,时时观之,以为纪念。


图:青田矿区即景

在侨博会的国宝灯光冻专设展厅里,我得以近距离鉴赏近50方顶级的青田灯光冻佳品,并手摩品赏陈巨来、刘江、张耕源、费名瑶、韩天雍等近当代篆刻名家以青田印石篆刻的作品及原石,期间和诸多青田籍艺术家和各阶人士交流探讨青田石文化及艺术心得,尤其是和青田石雕研究院夏可承院长及国内权威的青田石研究专家林一平老师的促膝长谈,听他们耐心细致地介绍青田灯光冻过去现在将来的方方面面,更令我受益匪浅。


图:侨博会上展示的青田灯光冻名家印作

夏可承先生为青田人,亦为青田石资深藏家,专注于青田石鉴藏与文化研究与推广。夏先生对青田石的迷恋可上溯到上世纪70年代初期他进入青田石雕厂当学徒之时,之后50多年里,他乐此不疲地收集藏玩青田印石,终成一代青田印石收藏大家——他收藏有数量可观的青田印石佳品,品种多达280多个,在青田和杭州分别开设青田石雕研究院,近年更是致力于青田石的文化推广工作,先后和西泠印社、浙江省博物馆等国内诸多机构合办青田印石展览及各种学术研究活动。


图:夏可承先生向中国印学博物馆捐赠青田灯光冻印石

林一平老师则是国内顶级的青田石研究专家,他待人平和,虽满腹经纶,言语间却有谦谦君子之风。谈起青田石,他旁征博引,娓娓道来,对青田有关典故信手拈来。此次青田之行,和林老师时时畅聊,对其在青田石一域钻研之深广专精程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图:林一平和石安交流青田灯光冻鉴藏

展会期间,我还认真拜读了林一平老师集二十年研究之功所著的《国宝灯光冻》一书,该书计260页,大16开本,可谓洋洋巨著。书中详细记述了青田灯光冻的历史成因、矿区分布、矿物形态、化学成分、等级分类、品赏鉴识、养护收藏等等方面的知识,图文并茂,浅显易懂,且资料翔实,私以为可为查阅了解青田石知识之案头必备。


图:林一平先生所著《国宝灯光冻》


论起青田特色来,青田石在青田人的心中是占有最重份量的。自古以来,青田就以石闻名天下,史料记载,青田石雕“始于六朝,源起山口”,早在公元前1700年,青田人们即以石为生,“家家有石声”,石雕成为当地人们谋生的重要支柱。

这得益于青田独特的天时地利。青田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的括苍山脉的群山之中,又有瓯江穿城而过,山中多奇石清涧,冬暖夏凉,可谓山青水秀,人杰地灵。据林一平老师介绍说,青田石生成于距今约7000万至1.9亿年前的晚侏罗纪到白垩纪时期,经中高温金矿溶液与火山岩互起化学反应,由流纹岩与凝灰岩蚀变而成,属于火山气液改造型叶腊石矿床。因夹生于顽石之中,开采不易,而青田石中的极品——灯光冻则更为难得,素有“田黄易得,灯光难求”之说。


图:青田石矿山远景

正是这样独特的天时地利,才孕育出洁莹如玉、贵若拱璧的青田灯光冻石。据闻灯光冻为青田印石中的最上品,又名灯明石、灯光,历来被视为石中珍品,价比金玉。明代印学家甘旸在《印章集说》中称“石有数种,灯光冻石为最,其文俱润泽有光,别有一种笔意丰神,即金玉难优劣之也。”

另一明代印学家沈野在《印谈》中记载:“石之贵重者曰灯光,其次曰鱼冻。灯光之价,直凌玉上。色泽温润,真是可爱。”明代学者屠隆则在其《考槃余事》中称:“青田石中,有莹洁如玉,照之灿若灯辉,谓之灯光石。今顿踊贵,价重于玉,盖取其质雅易刻而笔意得尽。”近代著名画家吴湖帆称“灯光冻为石章中至宝”,由此可见,历代学者及印家都对青田灯光冻的珍贵稀罕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认可。


图:侨博会上的青田灯光冻展品

作为印材,青田灯光冻更是与寿山田黄石、昌化鸡血石并称为“印石三宝”。“有石美如玉,青田天下雄。因材施雕琢,人巧夺天工。”清代陈莱孝在其《论印绝句》中称赞青田印石为“冶金刻玉古时章,花乳青田质最良。多事羊求兼稷下,笑他群象太纷张。”当代书法名家启功先生题诗称誉青田灯光冻“碧绿琉璃发宝藏,嵚崎山缜耀文房。青田印石千秋誉,谁见灯光胜月光。”我以为这个“青田印石千秋誉,谁见灯光胜月光”所评尤为精彩。


图:侨博会上展示的青田灯光冻石

当我们回顾青田石的发展历史,会发现青田灯光冻之所以在印人和收藏界中享有崇高至尊的地位,除了灯光冻本身石材难得,还因该石和印章发展历史上的几个关键事件有着密切关系,比如文人篆刻的发蒙者赵孟頫、王冕,文人篆刻鼻祖文彭,以及此后历代篆刻大家,无不曾以灯光冻或青田佳石作为冶印良材并贡献传世佳作。其中文彭更是以灯光冻为印材批量治印而开启文人自篆自刻之风,其对印坛的影响深远直至今天。由此青田灯光冻被誉为“印石之祖”,并得“天下尽崇灯明石”美誉。

对于青田灯光冻作为冶印材料的存在,可以追溯到元明乃至唐宋时期。比如明代印学家甘旸在《印章集说》中曾说:“石质,古不以为印,唐、宋私印始用之,不耐久,故不传。”但有实物或史料考证的青田石治印,则可追溯到元代的赵孟頫和王冕,此两人一朝一野,在中国印史乃至艺术史上都享有大名,其治印用材均与青田大有渊源。

比如赵孟頫,据青田籍的清朝乾隆学人韩锡胙《滑疑集》记载,“赵子昂始取吾乡灯光石作印,至明代而石印盛行。”据考证,宋代皇室赵氏宗族、曾寓居青田的赵希怿之孙赵孟奎与同为宋代皇室后裔的赵孟頫同辈且时有交往,从中可以对赵孟頫用青田灯光冻冶印的来由窥知一二。

王冕则是元末明初的大画家,出身草根,虽然没有赵孟頫的显赫地位,但从史料可查他和青田籍的明代开国功臣刘基刘伯温交谊深厚,两人以文会友,刘基曾为王冕《竹斋诗集》作序,王冕曾为刘基题诗。因为存在此等关系,有学者认为王冕以花乳石刻印或与刘基有关,并从中可判断王冕所用印石同样来自青田。


图:侨博会上展出的青田灯光冻原石

王冕以青田石冶印在明代学者朗瑛所著《七修类稿》一书中有著述,该书卷二十四“辩证类”第27段主题为“时文石刻图书起”的一段文字中记载:“图章,古人皆以铜铸,至元末会稽王冕以花乳石刻之。今天下尽崇处州灯明石,果温润可爱也。”此处“灯明石”即为 “青田灯光冻”。

印史上对青田灯光冻份量最重的加持典故是被誉为“文人篆刻鼻祖”的文彭。文彭,明代艺术大家文征明长子,为当时印坛领袖。清代学者周亮工在所著《印人传》卷一“书文国博印章后”一文中,对文彭以青田灯光冻刻印有详细记载:


图:文彭与青田灯光冻的典故

“余闻国博在南监时,肩一小舆过西虹桥,见一蹇卫驮两筐石,老髯复肩两筐随其后,与市肆互诟。公询之,曰:此家允我买石,石从江上来,蹇卫与负者须少力资,乃固不与,遂惊公。公睨视久之,曰:勿争,我与尔值,且倍力资。公遂得四筐石,解之即今之所谓灯光也,下者亦近所称老坑。时谼中为南司马,过公,见石累累,心喜之。先是,公所为印皆牙章,自落墨,而命金陵人李文甫镌之。李善雕箑边,其所镌花卉皆玲珑有致。公以印属之,辄能不失公笔意,故公牙章半出李手。自得石后,乃不复作牙章。谼中乃索其石满百去,半以属公,半浼公落墨,而使何主臣镌之。于是冻石之名始见于世,艳传四方矣。”

正是因为文彭的推动,以石材入印,真正使文人自篆自刻渐成风气,引领印章从篆刻分离到篆刻合一。“金玉之类用力多而难成,石则用力少而易就”,篆刻的艺术性表现从自发变成自觉,由此进入繁盛的文人篆印时代,延绵不绝兴盛至今。


图:侨博会上的青田灯光冻展品

石安以为,文彭被公认对石材入印起到关键性推进作用的原因有三:一是文彭显赫的社会地位。文彭时任国子监博士(相当于国家教育部长),官居显位。二是文彭的艺坛地位。他是江南文坛领袖文征明的长子,自己又是知名文学家和篆刻家,是当时的印坛领袖,拥有一呼百应的艺坛地位。三是文彭其人其事多被时人乃至后人著录,得以流传普及于世。

提及青田灯光冻的重要推手,还必须说说另一个重要人物——乾隆。乾隆身为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生前酷爱青田佳石,收藏有近200枚青田印石极品,所著《御制诗集》中收录他10多首描写青田印石的诗作。更为收藏界熟知的是,在乾隆八十寿诞之际,由权臣和坤、金简和浙江巡抚吉庆等进献了两盒各有60枚极品青田灯光冻的“宝典福书”和“元音寿牒”组印,这两套印章集佳石佳刻佳意于一体,被视为青田灯光冻石章收藏的典例。由于一国之君的喜爱和收藏,极大地推动了青田石印章的收藏之风。


图:乾隆收藏的“宝典福书”组印

正是文彭和乾隆借助于其显赫地位和巨大影响力,将青田灯光冻的印材应用和收藏价值大大向前推进,对青田灯光冻的发展和地位巩固功莫大焉。由此可见,名人效应或意见领袖的参与,无论是政坛、经济、社会,还是文化的领袖,对一个文化项目的推进和发展都有着巨大而积极的推进作用,纵观古今皆是如此。

此次青田之行,还有一个重要的收获是我对青田印石的文化渊源及印材应用知识有了切身和更加深刻的认知,也对当代印坛对青田印石的重视程度和发展现状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比如,青田印石在贯穿整个中国文人篆刻史及中国近当代印人中的独特地位:位于杭州西泠印社的中国印学博物馆中,有约74%的存印为以青田石材所刻。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近1000方青田石印章,其中约300方为帝后级玺印。上海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院等也多藏有古代篆刻家以青田石治印的代表作品。

当我们沿着文人篆刻发展历史去寻迹探源时,会发现历史上几乎所有知名的篆刻家都曾经以青田印石作为印材刻冶印作。一方面和青田印石因“刀感爽脆、易于传神”的石性特质而往往成为印人印材优选有关。另一方面和元明以来长三角地区即为历代印家的主要活动区域有关——如前述赵孟頫、王冕和青田的渊源,文彭活跃于南京,后来的印坛主流——浙皖诸派的领袖人物(浙派的西泠八家的篆刻佳作多以青田印石为之),以及从清至今的代表印家,其艺事活动轨迹或多或少和长三角地区有关。

简单列举几例如下:


图:文彭以青田灯光冻刻“琴罢倚松玩鹤”朱文印

文彭,琴罢倚松玩鹤,朱文印,3.3*3.3*8.1cm,青田平头方章,西泠印社藏品。

何震,笑谈间气吐霓虹, 白文印,4*4*7cm,青田平头方章,上海博物馆藏品。

丁敬,采芝山人,朱文印,1.3*0.9*1.8cm,青田平头方章,怀玉印室藏品。

邓石如,一日之迹,朱文印,2.7*2.7*5.2cm,酱油青田平头方章,上海博物馆藏品。

吴让之,吴熙载印.让之.师慎轩.足吾所好玩而老焉,三朱一白四面印,3.8*3.8*2.1cm,上海博物馆藏品。

赵之谦,餐经养年,朱文印,4.3*4.3*6.1cm,青田平头方章,君匋艺术馆藏品。


图:赵之谦以青田灯光冻刻“餐经养年”白文印

吴昌硕,明道若昧,3.5*3.5*7.2cm,朱文印,青田平头方章;上海博物馆藏品。

……

当代篆刻名家韩天衡先生认为:“印家治石尚青田,求其运刀之挺爽随和,得于心而应于手,似作画之用旧纸。”当代肖像印大家张耕源先生亦认为,青田印石“看着舒坦,奏刀舒爽,钤盖舒适。刀下线条,笔意丰神,气韵生动。”石安以为的言。


图:近当代篆刻名家刻青田灯光冻印章

关于青田石刀感爽脆、易于传神的特质,在历代印家或者印论学者中多有论述,比如明代吴名世所著《翰苑印材》记载,“石宜青田,质泽理疏,纯以书法引乎其间,不受饰,不碍刀,令人忘刀而见笔者,石之从志也,所以可贵也。”

清代学者陈克恕《篆刻针度》卷八“选石”一文有言:“灯光冻,出浙江处州青田县,夹顽石而生,其材质难得大块。其理细腻温润易刻,而笔意得尽,通体明莹,照之灿若灯辉,故名灯光。为石之最上品。”浙派大家、西泠八家之一的黄易则以为“吾浙产石,青田较胜昌化,谓其柔润,脱砂仿秦汉各法,奏刀易于得心应手……”

清代另一位篆刻大家赵之谦在其补刻的“沈氏金石”一印的边款刊有黄易所刻文字,其中提及青田灯光冻的内容云:“篆石为印,肇煮石山农,正、嘉间,文氏踵其法,所取尽青田,俗所谓灯光冻者。后来无石不印,求其坚刚清润,莫青田若也。”

显然,对于青田印石而言,除了从古至今因石材稀罕难得的大收藏价值外,更因在印刻时独特的刀感而深受印人喜爱,而依托印材之上的印人印作则又是我国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和传承的重要载体。从这个角度来说,青田印石可以在更高层面的文化传承和文化价值承载方面可以发挥更具份量的作用。


图:夏可承先生常年举办国宝灯光冻印石展、座谈会等活动

图:夏可承先生常年举办国宝灯光冻印石展、座谈会等活动

在“四大国石”的昌化鸡血、福州寿山、内蒙巴林近年渐显式微的情况下,青田石温润如玉、刀感爽脆易于刀笔传神等特质,加上青田各界的积极努力,以灯光冻为代表的青田印石正受到越来越多印人和收藏界人士的青睐。


在我看来,夏可承、林一平等有识人士近年对青田灯光冻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的深度挖掘,以及对青田灯光冻文化普及的积极参与,有望进一步促发青田印石的独特魅力,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复兴建设进程的一抹亮丽风景。


——庚子冬月石安记于上海乐石轩

小叶紫檀怎么盘玩

齐白石的虾画价值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