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玺,是宝石世界中神奇的家族,色彩缤纷、种类繁多,被称为“落入人间的彩虹”。近年碧玺首饰持续热卖,不过,令消费者纠结的是,各类商场中的碧玺首饰价格差异巨大。同一家商场里,碧玺戒指与吊坠可以卖到几万元、十几万元,而市场上同样重量的碧玺手链却很少见过3000元以上的单品。
红碧玺
价格差异主要来源于材料、加工环节的差异,所谓的“戒面”被打磨出了钻石棱角,当然比机械化加工的手链珠粒更加值钱;而手链市场中充斥“充胶”假货,优化处理已成行业潜规则,拉大了饰品店与珠宝店的价格差异。
绿碧玺
可加工成戒面与吊坠的原材料不到5%
戒面、吊坠加工过程中对于碧玺原材料的要求非常高,需要选用净度高、颜色纯正、瑕疵少的毛料进行加工,100块天然碧玺原材料中,只有不到五块材料可以加工成碧玺戒面(或吊坠)。而由于需要打磨出最佳的反光角度,戒面、吊坠的手工化工序较多,与高档翡翠加工业有一定的类似度,人工成本也比较高。
双色碧玺
而碧玺的硬度远不如钻石那么高,密度也有限,如选用品级较低的材料,容易出现爆裂、刮花与污染等现象。与之相比,加工手链时对于原材料的要求很低,机械化生产的程度较高。大多数的碧玺原料,无论色泽净度如何,都可经机器打磨成形为珠粒,串成手链。
西瓜碧玺
碧玺充胶“造假”成潜规则
碧玺作为一种颜色丰富、鲜艳、多色性明显的中高档宝石,其独特的美丽给予切磨宝石的工匠们和珠宝设计师许多创作的灵感,从而更多的钟情于将这独特的宝石融入他们的个性珠宝设计,越来越成为时代的潮流宝石之一。但是碧玺包裹体丰富,裂隙发育却成为碧玺加工中的一个痛病。
据某厂商称,一般工厂在半宝石的加工过程中,为了避免原料的破裂,增加出品率,都是在切割之前充胶,其作用就是增加粘合度并附带着增加透明度。特别是碧玺,作为半宝石中的比较贵重的一个品种,一般即使在充胶之后都才有10-20%的出品率,如果不充胶,出品率可能连5%都不到。这样,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出品率,几乎所有的碧玺在切割之前都会有充胶这个环节。
蔚蓝碧玺
根据国家标准,此类样品应该定名为充填处理碧玺,然而现阶段,绝大多数碧玺商家乃至做半宝石的商家,在加工的过程中都有充填的环节,虽然充填的程度不同,充填物的多少、明显程度也有差异,但是按现行的国家标准规定,须定名为处理类。
目前国内的半宝石行业,在加工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添加胶、蜡之类,或者充填玻璃之类(该批样品中尚未发现),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出品率的目的。行业的发展需要标准的正确规范与引导,一棒子打死或许可能有矫枉过正之嫌。充填有机物确实也有所作用,不然,那些中低档的碧玺的出品率就更低,碧玺行业乃至半宝石行业将面临重大的危机。那么,可否按充填的程度进行分级,即明显的,对样品的品质有影响,或者有添加有害元素的,应加以说明;如不明显,仅对加工有所改善的,可否定位为优化?于此又联想到红宝石的充填处理,不是与此极为类似吗?或许有关部门应予以更多的关注和沟通,才能有利于行业更好的发展。
紫碧玺
收藏原料石后市有翻倍增值空间
单从收藏角度来看,收藏碧玺原料石的可行性较强,甚至大于翡翠原料石的收藏价值。对比翡翠、和田玉市场,碧玺市场仍在上升阶段,任何收藏品处在上升阶段的主要特点就是,原料石的走高速度远大于成品的走高速度。在原产地与内地批发市场,几十万元能买到的翡翠原料 石已经沦为中档货色;而几万元却能买到一大块品级较高的碧玺原料石,价格虽已大涨,却仍有“洼地”特性。随着珠宝市场逐步回暖、需求进一步增长,后市有望翻倍。
铬碧玺
收藏碧玺成品,应优先收藏天然吊坠,次之才是戒面。吊坠不仅重量大、品级高,而且容易被设计成较有视觉冲击力的珠宝款式;碧玺吊坠这两年在中国香港、国际上的珠宝拍卖会上,屡屡卖出高价;与之相比,碧玺戒面缺乏价格爆发力,只有佩戴价值。
碧玺及其他宝石原石欣赏:
微黄色和薄荷绿色碧玺 产地:莫桑比克、阿富汗
碧玺 产地:尼日利亚
碧玺 产地:尼日利亚
碧玺 产地:阿富汗
三色碧玺 产地:尼日利亚
碧玺 产地:阿富汗
“雪利酒”色 托帕石 产地:巴西
水晶——后左:紫黄晶,后右:柠檬晶,前左:Madeira酒黄晶,前右:紫晶 产地:巴西
刚玉——紫色和粉红色来自于马达加斯加,蓝色来自于克什米尔,查特酒黄绿色和白色来自于美国
海蓝宝石 产地:巴西
绿柱石—后左:海蓝宝石 产地:巴西;后右:金黄色绿柱石 产地:巴西;前左:红色绿柱石 产地:美国犹他州;前右:祖母绿 产地:哥伦比亚
橘红色锰铝榴石 产地: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