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来关注我们的渭南工艺美术大师展播系列节目,自节目播出以来,我们栏目一直在着力寻找隐藏在民间专心创作的工艺美术大师,通过他们独特的审美眼光,换个角度审视世界,打量自我。因为,他们用自己充满正能量的个人经历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追逐梦想的机会,今天就让我们认识一名工艺美术大师--王红斌.
(记者:张卫)8月底,正是澄城县庄头镇醍醐村核桃丰收的季节,72岁的村民段东彦却看着自家院子里的几棵核桃树发愁。
老人虽然嘴上念叨,但住在县城的儿子王红斌回来之后,却还是赶紧帮着儿子采摘核桃,剥开皮检查核桃的质量。
这些让段东彦发愁的核桃树品种,都是文玩核桃,也是王红斌核雕创作的取材之处。这些核桃树在过去的5年里一直不曾结果,今年头次挂果,一棵树上却只结二三十个果子,对于务了一辈子果树的段东彦来说,这早已成了村子里最大的笑话,但她却又坚持帮儿子打理了这些年,也许在她的心里面不懂什么叫艺术,只是儿子从小便喜欢的,她便去做了。
有人说,艺术是一条孤独的道路,但对于艺术家来说,这是一条从爱好到成就的道路,特别是当这条道路上,摆满了让人惊叹的作品的时候,艺术理念将以作品的形式传递给更多人别致的美。对于王红斌来说,自己苦苦摸索的过程,便如登山,所幸这个世界上,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乍一看眼前的作品,并无什么突出的地方,但当王红斌打开手电的时候,眼前的一幕却又让人惊奇。随着灯光的移动,一轮初生的太阳冉冉升起,貌似山顶的部位,有着毫米大小的人物与动物,还在做着一些动作。这件作品的由来是,2014年11月的一个夜里,王红斌与友人踏上了登顶华山的旅程。从晚上十一点钟到第二天早上六点,初次登山的王红斌没什么经验,因为怕冷所以背着厚重的衣服,加上预备了多余的饮水和事物,登山的过程异常艰辛,但当王红斌站在华山之巅时,却发现又是另一番风景。
王红斌学习核雕的资料,来源于书籍和网络,通过阅读或观看全国各地工艺美术大师的创作过程来学习,甚至连雕刻的工具都是参考图片或视频里面那些前辈的刻刀。对于王红斌来说,抽屉里小到钢针,大到手锯,都是雕刻工具。
王红斌擅微雕,特别是在多类果核结合运用上面,加上自己这次华山之旅的感悟,王红斌有了想法。
核雕的雕刻手法原本就属于微雕,但王红斌要做的是在核雕微雕手法之上的微雕。这件作品最终由三部分组成,取异形食用核桃作为副雕,对核桃内部进行打磨,达到以灯光照射便有日出的效果,裁取的另一部分采用微刻,上书“华山观日出,半夜登山,日出至顶,其中的苦和乐,只有登山人知之,日出辉煌,就是人生美好追求和向往的时刻!”主雕部分选择半截桃核,以惊人的手法展现出山上山下两部分内容,山上一名男子背着上山用品,用肩膀上的衣服擦拭头上的汗水,脸上似乎有着对日出美景的喜悦之情,高不足1.5毫米,长不超过3毫米的三只羊在吃草,意有三阳开泰。背着背篓的姑娘踏着轻松的脚步走在回家的路上。再往下有一处篱笆围城的院子,院里几只小鸡来回觅食,赋予吉祥如意的意思。不到2毫米的窑洞门打开之后,深邃的窑洞内仿佛让人去到另一个世界。再用杏木底座,承载着幸福美满的生活期盼。
这件取百家之长,融多种原材料为一体的作品背后,也许那名男子就是王红斌自己。这件作品有对登山过程的艰辛体验,也有登顶成功之后的满足与喜悦,更也有王红斌对自己学习核雕过程的感悟。
王红斌追求艺术的道路上,有父母对他的爱,有他对核雕的爱,也有为了追求核雕创作境界提升对百家艺术的爱,更有他通过核雕展现出的,对这个社会的爱。每一个人都应该有梦想,梦想也从来不分高低贵贱,下一期节目当中,王红斌将用他的核雕作品,展现出对“梦”的执着,对爱的阐述,欢迎大家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