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水珠茶品鉴网

梅瓶之美:解读瓶身纹饰的深意

04-16

梅瓶之美:解读瓶身纹饰的深意


梅瓶之韵——体会瓶身纹饰的寓意


梅瓶

明·青花携酒寻芳(携琴访友)图梅瓶


梅瓶作为一种具有储酒实用、陈设装饰等多重用途的器物,始见于唐代,宋代已很流行,元明清时期随着景德镇青花瓷器的大量烧造而日趋风行。其各个时期的造型虽有不同,但大致不离短颈,小口,丰肩,圆腹,敛腰,窄胫等基本特征。 明代青花梅瓶的装饰多为四层以上的横带式布局,内容丰富。腹部的主题纹饰题材广泛,异彩纷呈,可分为龙纹、凤纹、龙凤纹、花鸟鱼禽纹、人物纹等五大类三十种纹样。这些图案,有取材于古代神话传说,有取材于历史典故,也有取材于当时的现实生活。或简约写意,或工笔细描,构图严谨,笔法精妙。



明万历青花仕女教子图梅瓶



明·万历 青花仕女教子图梅瓶


该瓶腹部纹饰以庭院景观作为背景,绘两组青花仕女教子图。其中组为一仕女端坐在假山巧石上,神态娴静。她一手提一莲叶,一手拿笔状物指点一童孩。小童孩坐于庭院的雕栏之上,回首望着三只蜜蜂,憨态可掬,身后还有一只蝴蝶在园中飞舞。场面简洁,内涵深远,有“莲(连)生贵子、母以子贵、望子封(蜂)爵(蝶)"之意。

明·青花仕女教子图梅瓶纹饰展开图


另组为祥云缭绕、丽日当空下,一仕女站立于假山美人蕉下的玉阶上,一手提着飘带,一手指点两孩童戏耍追捉蜻蜒。一孩童手拿叶扇,两眼注视,扑赶蜻蜓,其同伴手拿小竹竿,拾头仰视,神态天真活泼。画面有“望子成龙”之意、两组图案内容一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人们对后代成长的一种渴望心态。



明宣德仕女扑流萤图梅瓶


明·仕女扑流萤图梅瓶


这件明代青花仕女扑流莹图梅瓶为宣德时期器物。图中描绘一位高梳发髻、身着华服的贵妇端坐在庭园中的绣墩上,一名侍女手捧琴盒姗姗而来,另一名侍女手持小扇追扑流萤。园中景色宜人,石栏雕砌,松树挺立,蕉叶婆娑,花草点缀其中;远处山峦被大片薄云所掩隐。此图意取自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夕》:“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描绘的是一幅古代妇女清丽淡雅的生活图景,反映出古代女性对于真挚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明·仕女扑流萤图梅瓶纹饰展开图



青花“大明万历年制”款四爱图梅瓶





此青花梅瓶于1977年3月出土于明代文林郎刘元石夫妇合葬墓。腹部主题纹饰描绘的是古代文人高士“四爱”图。“四爱”图是指我国历史上四位著名文人的喜好被运用于装饰题材的图案,一般是指:王羲之爱鹅,陶渊明爱菊、孟浩然爱梅、周敦颐爱莲。有时“四爱”人物又根据画意而略有变化,有时爱梅者为林和靖,有时将“俞伯牙爱琴”列入其中。此图就是以伯牙爱琴代替羲之爱鹅。


明·青花“大明万历年制”款四爱图梅瓶纹饰展开图

后人常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难遇,用陶渊明爱菊来表达淡泊名利的高洁品质,以孟浩然爱梅来表现高洁正直的品格,常颂周敦颐爱莲以此表达洁身自爱的品质。 爱琴之知音,爱莲之高洁,爱梅之傲骨,爱菊之隐逸,四爱图不仅展现事物的品格,更传达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气节,同时还告诫我们在人生追求中要有高尚的品德和情操,给人以深刻的教育意义。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图案中包涵了高尚的道德品质,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体现了人们的精神寄托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蕴含了一定的社会意义。

窠石平远图的作者为

如何让虎皮鹦鹉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