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奇石收藏的不断升温,如何鉴赏奇石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太湖石“皱、瘦、漏、透”的鉴赏标准,雨花石“玲珑精巧,色彩斑斓,明丽莹润,灵秀可”的审美特征,都不能完全概括今天异彩纷呈的各种奇石。依据近年观赏、收藏奇石的实践体会,结合诸位好家交流的藏石心得,我感到鉴赏奇石的品位与价值,应当着重从神、形、色、质四个主要方面来综合品评,这样才能抓住本质。
一、决定奇石艺术价值的“神”
这里所说的“神”,指奇石图形意境极富神韵的栩栩传神。我认为,这是作为天然观赏艺术寻觅、鉴赏奇石必须达到的高雅境界。通常我们对某种高超艺术水准表现的由衷赞叹,往往用神采飞扬、出神入化、神奇造化、天然神似等词句来形容,恰好说明了“神”是能使人共同感受到和又互相承认的形象艺术高层次境界。奇石鉴赏中的“神”有三层含意:不论是肖形石,还是画面石,(包括凹形画石、凸形画石)所表现的人物、动物、植物形象应该天然神似、栩栩传神,并且特点鲜明(比如同样是表现马,甘肃武威出土的铜奔马就神奇俊逸不同凡响;而徐悲鸿笔下的马就铮铮铁骨,一往无前);不论是肖形石,还是画面石所表现的山水景物应该妙趣天成,蕴含意境,富有情趣;不论是文字石,还是其他生物化石、怪石类的奇石,所表现的内容应该有个性、有生气、有神韵。
作为天然观赏的奇石,更应重在神似而不仅仅苛求形似。并且,这种神似,这种神韵,这种意境,这种个性不是局部而是整个奇石(包括石形、石体、石质、和各种颜色)或者整体画面有机统一的综合体现,具有让人一看就觉得不愧为大自然的神来之笔,具有触目惊心的艺术效果。比如,兰州罗延文老先生收藏的《寒雀》,就令人过目不忘。黑色 石面上,一只灰白的孤雀蹲立在铁线上,四周寂寥,空旷清冷,衬托出寒雀苦寂孤傲。一看就像八大山人笔下的孤鸟神态。青年诗人马萧萧收藏的《猪八戒下山》是一块一尺见方的画面石。弯弯的山道上,肩扛钉耙的猪八戒腆着圆溜溜大肚皮摇晃而来,把一个贪吃、好色、自高自大的八戒从高老庄意满而归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不少好家一见此石这赞不绝口,流连忘返。
奇石所具有的这种“神”说起来有些抽象,但也不是不可捉摸。只要我们把一件虽然形似但了无生趣的木雕与相同类型的神似而且极富灵气的根雕相比较,奇石所具有的这种 “神”,顿时就容易理解了。当然,鉴赏奇石的“神”,也不是一学即会的容易事情,它取决于个人的审美观念、文化素质和赏石、藏石实践的长期积累,需要爱好者不断地学习和提高,才能逐步达到独具慧眼。
二、构成奇石具体物象的“形”
“形”是奇石最基本的物质状态,客观反映着奇石天然的具体的物质形象。始终保持天工独塑的自然形态而不需进行人为的刻意加工, 是奇石的突出特点与天然优势。采取任何手段对奇石异想天开的人为加工,都是画蛇添足的败笔行为。“山川精英泄为至宝,乾坤瑞气结就奇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古往今来的鉴赏家、藏石家对天然奇石约定俗成的固有的审美观念与价值取向。天然的石形、图形、体形是鉴赏奇石“形”的基本要素。À 就肖形石而言,石形可以说是鉴赏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因为奇石的外观形状直接影响着人的艺术联想,决定着人的视觉效果。不论是奇石的周边轮廓线的直与曲,还是奇石表面的凹与凸,以及石体的空与实,都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艺术认同。一方好的肖形石,往往不需要收藏者作介绍,让人一就能知道酷似什么。这就是行家平时常说的“艺术感觉之水相通”。像青海已故高志义先生收藏的《观音》,造型优美,轮廓自然,体量大气,形象庄严神圣。
20年前,高老得自建设中的李家峡电站黄河段。我初见此石,曾说:天工大手笔,黄河孕奇珍。乌金铸真容,神奇观世音。后来参加各大石展,获奖甚多,堪称肖形石中极品。¯ 图形画纹是鉴赏画面石艺术成败的关键。奇石的艺术生命力,说到底第一位是观赏。画面奇石的品位与价值,首选取决于它表面的图形是否形象清晰准确逼真,富有意境,比例协调,位置适中。然后才是如何恰如其分地赋予相关的文化内涵。资深藏石家都有这样的共识:“画面石的价值在于画面,在于画面表现的人文内涵与社会价值。”一块玉石质地再好,没有图案,它也是一块玉料,而不是画面石。画面的内涵直接决定其观赏的价值。一只虎、一只鸡、一条龙固然可贵,但比起完整的十二生肖奇石就大为逊色。因为全套的十二生肖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内涵。又比如收藏猫类奇石。一只猫就远不如一大一小两只猫或者正在捕鼠的猫给人们丰富想象空间,更不如同一画面上有一只白猫一只黑猫思想内容有深度。因为白猫黑猫除了丰富观赏外,还具有深刻的哲学性、政治性和戏剧性。
我收藏的《山潭流泉》,除画面是一幅国画山水外,还酷似张大千的一幅蜀青城山写意。因此说,这方奇石内蕴的文化含量就比一般的山水景物画面厚重得多。» 奇石以体态自然、石表雄峻为显著特点。不论肖形石、画面石不是文字石、生物化石、怪石都有一个体态大与小、厚与薄、有无残破的问题。是大好还是小好,是薄好还是厚好,不能一概而论,应该结合奇石所表现的具体内容而定。当然,作为室内陈列的奇石,一般说来,以体形稍大、扁薄、完整的为好。
三、赋予奇石美学基调的“色”
太湖石的灰白、灵璧石的黑褐(也有部分白色、五彩灵璧石)、雨花石的绚丽、黄河石的古朴,使诸多奇石异彩纷呈。高山峡谷多变的岩层黄土、粗砂浊水的剧烈磨洗,使奇石不论是赤、橙、黄、绿、青、蓝、紫,或者是简明的黑与白, 构成的画面都具有古朴沉稳的美学基调。由此造就了画面奇石以表现西部高原的辽远雄浑、大河落日的磅礴瑰丽、长亭古道的别离情意、远山近树的幽远意境而见长。郑板桥说过“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鉴赏奇石的色,主要从色调对比是否明快,是否简洁,是否恰到好处,层次变化是否丰富,是否与主题所表现的“神”相一致。王界亭收藏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以水墨般的灰白与深黑浸染出了静谧的林间拂晓,品尝起来别有情趣,因此荣获全国第三届名人藏石精品展一等奖。刘西明收藏的《高山流水》也是简洁的黄白两色。雪白的羊脂玉般的石体正中,一股浅黄的飞流自山涧喧腾而下,观赏起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格外耐人寻味。
四、影响奇石收藏品味的“质”
按石质划分,奇石可谓种类繁多: 有缠丝玛瑙、冰玉、白玉、雪花玉、胭脂玉、还有石英石、豆科石、生物化石、杂结石以及各种各样的异形石。在满足了神、形、色的条件下,石头的石质越好,收藏价值越高。一般来说,石质越细腻,形象或画纹越清晰;石质越坚硬,越不容易磨损或残破。因此说“质”影响着奇石的收藏品味。牛成华收藏的和田青玉画面原籽《相思河畔》,就达到 了形与质的统一。蔚蓝的湖水波光鳞鳞,沿湖胡杨由青翠渐染金黄,长裙姑娘伫立湖旁,焦急翘首盼望……天、地、人、湖、树的画面,加上细密的青玉质地, 为此画面石凭添宝色珠光。赵唐林收藏的《酒坛》也令人拍手叫绝:坛形的瓶身以淡绿色的细玉构成,一团赭色的杂玉正好形似封泥扣盖在瓶口上。真可谓珠联璧合,妙趣天成。ì 拣集奇石是一门天琢人觅的综合艺术。鉴赏奇石更是天人合一的高雅享受。奇石作为上天随意雕造的自然作品,不可能按照认为的“形、色、质”的标准去面面俱到地造就。任何一块奇石,总有不尽人意的遗憾之处。这就需要鉴赏者结合石头的具体情况, 因石制宜、因形制宜、因色制宜、因质制宜地反复揣摩,重其神韵,扬其优长地综合评品,最后求得以人顺天、天人合一的理想效果。
如您有“宝物”可关注本头条号,私信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