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北京十里河文玩市场,卖文玩核桃的摊位,常常里三层外三层,被围得水泄不通,这些人都在干嘛?
——看核桃,挑核桃,买核桃。
行内话叫“赌青皮”!
2009年至2012年,可谓文玩核桃的人气巅峰,一对核桃价格上万元不足为奇,更有品相绝佳者能卖到几十万元一对。但是好景不长,随着市场上文玩核桃供应量猛增,这种“热闹”难以持续。
2015年开始,文玩核桃价格断崖式下跌,当年售价上千元一对的核桃,如今甚至只要几十块钱就能买到,价格暴跌90%之多。
价格暴跌的文玩核桃,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文玩核桃到底是如何爆火的?
老北京中流传着一句话,“贝勒爷手中三件宝,扳指、核桃、笼中鸟”。
盘玩核桃,清朝早已盛行,当时不仅是贵族们的消遣,更是一种身份象征。
所谓“盛世文玩,乱世黄金”。2000年之后,随着大众消费水平日益提升,文玩市场日渐升温。北京文玩市场,因其悠久的历史与传承,成为全国文玩市场的风向标。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文玩市场跟随着北京人气暴涨而被彻底引爆,文玩核桃成为最炙手可热的品类,价格一路看涨。新世纪初,花上百元即能买到一对品相相当好的核桃,而奥运之后,同样的核桃,价值已上涨到几千甚至上万元。
任何一个行业红利来临之际,最先受益的一定是产业链上游。文玩核桃的产业链上游是什么?核桃树,尤其以北京周边的野生老麻核桃树为贵。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这段时间,是中国文玩市场的真空期。野生老麻核桃树长出的文玩核桃,皮厚仁小,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完全不具备经济价值。六七十年代,国家号召当地村民把麻核桃统一改良为可食用的薄皮核桃。这样一来,野生老麻核桃树几乎绝迹,剩下极少数的要么长在人迹罕至的陡峭山梁上,要么“隐藏”在私人宅院里。“树源”的稀缺性,也为日后文玩核桃被爆炒,埋下了伏笔。
文玩核桃走红之后,野生老麻核桃树已经所剩无几。极度的稀缺性,为市场提供了富有想象空间的炒作故事。一时间,长久无人问津的野生老麻核桃树身价暴涨。一些嗅觉敏锐的文玩商纷纷行动,实力雄厚地试图通过垄断树源来完成“坐庄控盘”,主要策略便是“承包买断”,行内流传曾有大商花费上百万元包下一颗老树。
市场供不应求,文玩核桃品类便出现分化,除了野生果之外,人工种植的核桃作为次优选择应用而生,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卖码子”——从原种树上取下的枝芽做接穗,再嫁接在砧木上。
一颗野生核桃树顶多年产几百个果子,挑不出几十对好的配对。于是,核农把食用核桃树锯了,嫁接上把野生核桃的码子嫁,培育三年,就开始长果子。果子嫁接什么品种,就可以得到什么品种,嫁接出来的核桃皮质密度和重量不一,但是产量可以翻番。因此,主要产区的农民砍掉果树,种上文玩核桃,文玩核桃有将军板、簸箕盘、鸡心等100多个品种,其中,狮子头、官帽、虎头、公子帽这4种文玩核桃更是被称为“四大名核”。
文玩核桃市场的膨胀,在带动上游种植的同时,也催生出一大批“核商”。
核商们进货的渠道有两种:
一种是核农摘下核桃,剥开青皮并配对,核商直接购买成品,核农承担风险,进货价相对较高。
另一种是核商买下至少一整棵树的青皮核桃,自己剥,风险自担。这种方式业内叫“包树”,进货价较低,但风险大,靠经验,更靠运气。
在文玩核桃的消费市场,买家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核桃老玩家,比重约为40%,这类人挑选核桃很讲究,买了之后不离手,日日把玩;
二是跟风者,追赶时髦,对核桃知识并不太了解,只是喜好;
三是介入文玩核桃的投资客,在看到这一市场的利润空间之后,将其作为投资工具。
文玩核桃在核商与买家的多方推动下,行情不断上涨,出现了类似“赌石”一样的“赌青皮”:采取”隔皮买瓤”的交易方式,花上一、两百元,买上两个刚下树的青皮果,切开瓤,看看能否慧眼识"掌珠",恰好凑成一对。
十里河市场上,青皮核桃被摆到地上。来来往往的买家手里拿着香烟,踱步于各摊位之间,评论着核桃。一位买家掂掂手里的核桃,敲了敲皮,决定买下一对,他拿出2000元放在桌子上,卖家拿出刀子给这对核桃剥皮,嘴里喊着:“您看看,皮很薄。”
行情好时,“赌青皮”的起步价一度高达上千元。
有“赌”字,就一定有风险。曾有记者报道,一个商贩包下一颗树后,随机剥了4个没有花皮,一心以为会大赚,可买到手后,其余70多个全是花皮,一个核桃500元,直接亏损35000多元。
核桃年年在生长,为什么价格却节节攀升?就是因为文玩核桃玩的是配对,配对导致原本不稀缺的核桃产生了稀缺属性,这一点也是大多数文玩的卖点。
业内人士指出,白露前后,是核桃下树的季节,每年8月20日至9月10日左右,新核桃下树,看似核桃许多,但真正天然个大、品相上佳、能凑成一对的文玩核桃却是极少的。
“偶有一对入眼,价格却要上万。真正能卖到六位数的核桃,是非常难觅的。”
在文玩界,北京城有著名的“京城四大核商”。其中有“核桃表妹”之称的陈红云,祖籍湖北随州,靠着经营文玩核桃,在北京发家致富,还成了北京卫视《理财》栏目的成员。
2005年,她包下了秦皇岛的众多核桃树,在核桃还没那么火、市场需求量相对低的的时候,优质核桃树也多,包下这些树,就相当于掌控了行业上游,货源被牢牢攥在了手里。一定程度上,他们决定了核桃价格。
尤其是市场万众瞩目的天价核桃,背后往往隐藏着核商的身影。
2013年,一对“平谷四座楼”,尺寸约40毫米,低于3000元根本拿不下来;尺寸50毫米左右的“王勇官帽”,喊价5000元不足为奇;尺寸超过50毫米,售价能达到2万到3万。
小小一对核桃,卖出了古董价格,一方面给核农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另一方面拉动了不少当地企业专门做种植文玩核桃的生意,这也推动了产业链的形成。不过,市场需要讲求时机。在2015年以前,文玩核桃生意是一个又一个暴富神话的案例,但若到2015年后再进入,那便是另外一番景象。
有核农回忆称,“从2015年开始,核桃生意开始越来越不好,以前一棵树就能卖出几十万,一户人家种个十棵八棵,一年的营收就能达到100多万。后来就不行了,最多能卖出十万二十万,对比起来可是相差太多了。”
文玩核桃市场的崩塌,来自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供求关系发生变化。2012年以前,市场上几乎见不到嫁接的核桃,2013年之后,大量嫁接的核桃树雨后春笋般涌进文玩市场,致使文玩核桃市场高度饱和。
二是囤积居奇的商家开始大规模出货。大商家于早些年囤积在手里、舍不得卖的尖货开始低价大量抛售, 大批量的核桃砸向市场,市场不堪重负。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十里河曾经被围得水泄不通的赌青皮摊位早已不在,市场中只剩寥寥几个摊主守着面前乏人问津的青皮核桃。几年前,一般的摊位一天至少能开40对以上的青皮,如今却仅能开几对,赌一对青皮的价格落到了几十元至几百元之间,在潘家园旧货市场外的街边地摊上,更有商贩开出了10至20元一对的价格,却依然鲜有人购买。很多商户干脆放弃了青皮核桃,转营成品核桃或其他品种。
萧条的市场,让花费百万元包下一棵核桃树成为历史,那些跟风包山种植嫁接文玩核桃的核农也为此交了一笔高昂的学费。
没有了炒作、文玩核桃产量上升、供需优势的消失,文玩核桃价格跳水回落,曾经的天价时代彻底告终。
利益会转移,市场却不会消亡。对于一些老牌核商来说,他们在核桃种植技术上的成熟和客源的固定,销售额基本与往年持平。
一位经营文玩核桃17年的核商表示,虽然文玩核桃的价格有所下滑,但销量却在增加。“以前售价为1000-5000元/对的核桃,一天能售出30-50对,如今(2017年)售价仅为100-500元/对,一天却能卖出几百对,每天的销售额近万元。其次,所包核树的价格也在大幅下跌,以前120万元包一棵野生老核树,今年包树的价格仅为20万元,正是因为成本的下降和销量增加,所以生意基本不受影响。”
文玩核桃市场造富与暴跌的故事,让不少人会联想起在炒作市场流传多年的“郁金香事件”。透过事件本身,剖析背后的逻辑,不难发现,影响炒作市场最关键的就是“供需关系”。当炒作对象的稀缺性得到市场一致认可,价格就会越炒越高,但当稀缺性的神话被打破,从供小于求变成供大于求时,炒作市场就开始崩盘。
不止是文玩核桃,菩提、椰蒂、橄榄等等,不少文玩都经历着类似的故事。对于其中的参与者而言,如何防止不被割韭菜,就需要对文玩背后的“稀缺性”真伪进行辨别,不要被市场讲述的营销故事蒙蔽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