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水珠茶品鉴网

「山石」的转化:画石基本技法,实用至上

08-29

「山石」的转化:画石基本技法,实用至上

山石,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画法包含了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最基本的技法。本章精练概括勾、皴、擦、染、点五种基本山水画技法,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详细解读画石皴法,将种类繁多的皴法按点、线、面三个基本的艺术语言分类,步骤解析结合古画参照,直观明了;分析山石的组合形式,剖析各种峰峦的表现技巧,列举不同山石图例供参考,辅助学习。

画石起手式

积石成山,画石是画山的基础。选用狼毫笔,中侧锋用笔,通过线条的粗细转折,墨色的浓淡干湿,概括表现山石的基本结构。用笔要沉稳厚重,起笔、收笔时提、按、顿、挫要分明。

画石基本技法

画石起手是以勾线为基础,整体概括山石的外形结构。画好一块完整的山石,需结合使用勾、皴、擦、染、点五种基本技法,方能充分表现山水画中山石的造型。在一组石头上,如果把勾勒比成骨头,则"皴"是肌肉、"擦"是筋脉、"染"是皮肤、"点"是精神,和谐统一,才更有生命力。

勾:勾勒,用线条勾出石头的体积、转折、前后、大小组合关系的大轮廓。用笔肯定,用墨一般略重。

皴:指石头独特的肌理纹路,体现石头的不同质感和明暗关系。用笔松活,用墨比勾略淡一些,要见笔痕。

擦:皴的深入表现。用干淡墨色在皴的地方加上擦笔,衔接勾与皴之间联系不够紧密之处,使石头更精致。擦用干笔,不见笔触。

染:擦的深入表现。用淡墨渲染石头的明暗交界处,把石头的明暗过渡关系、前后关系染出来,使整体和谐统一。

点:在石头交接处的主要结构线上施以重墨点,提亮画面,拉开层次。近石上的点可表示苔草,远石上的点可代表树木。

皴法讲解

皴,指皮肤上粗糙的裂纹。自然界中的山石、树木表面的纹理脉络似粗糙的皮肤,画家为表现山石树木的脉络、纹路、质地、阴阳、凹凸等关系,逐渐创造了皴擦的笔法,形成中国画独特的技法—法。随着画家的不断观察、提炼概括,创造并命名了数十种皴法。

点、线、面是视觉艺术的构成元素,本书将山水常用的皴法按点、线、面分类,简单直观的归纳清晰易懂,更有助于学者学习和领悟。

点皴类

点是最基本的构成元素,聚少成多,可表现山石结构。点的大小、长短结合墨色的浓淡、干湿,可形成不同的点皴。最常见的有雨点皴、米点皴和钉头皴。

雨点皴

雨点皴如同雨点击打在石头上,有着长点形的短促笔触。山石轮廓用明显的中锋线条确立体势,内廓石纹用短条式的雨点表现,用笔朴茂刚健,用墨深厚明快。常用雨点皴来描绘陕西一带的山景,有一种坚实利落之美。北宋范宽著名的《溪山行旅图》是雨点皴的代表作品。

米点皴

米点皴由米芾、米友仁父子在五代董源画技的基上创造而来。用水墨渲染的方法,以圆浑重墨的侧锋横点的错落排列来构成山体形象。所谓"凭点缀以成形,破线为点,连点成片,打点作皴",以此来表现山骨隐现、林梢出没、风雨微茫的意境,是深入观察自然,摄取造化神韵、不拘成法的大胆创造。南宋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卷》是米点皴的代表作品。

钉头皴

钉头皴,又名"钉头鼠尾皴",中侧锋点提,形似小钉子。用点攒簇,近似一些不规则的短钉排列在一起,用来表现一些坡岸比较硬的细碎石头的纹理。据《芥子园画传》介绍,此皴法由南宋画家江贯道从五代名家巨然的山水画中提炼、变化而来。

披麻皴

线本身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表现性,在中国画中更是造型艺术的最基本语言。中国画中有"十八描"的线形变化,而在山水画中,以线的形式表现山石花纹肌理的皴法比比皆是。最常见的线有坡麻皴、折带皴、卷云皴、解索皴以及荷叶皴等。

以线为主的皴法,柔韧的中锋线的组合,表现山石的结构和纹理。线条轻松灵活,适于表现有植被的土质松软的纹路或较长的土山山脉。因用线长短有别,有长披麻和短披麻之分,代时期的董源多用短披麻皴,巨然喜用长被麻皴。元代黄公望所画的《富春山居图》可谓披麻皴使用之经典。

侧锋卧笔向右行,再转折横刮;向左行可逆锋向前,再转折向下,整体墨线如汉字笔画"横折"式。折带皴多用于表现本身有层理组织的山石,或像叠糕式的较有条理效纹的积岩层。元代大画家倪瓒常在无锡乡下太湖边上写生这种形状的石头或土坡,创造出此皴法。倪瓒的《渔庄秋霁图》为折带代表作。

老人被猫抓伤出血要打针吗

宠物救助站需要什么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