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青岛市东部一座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山海品质新城,近年来,崂山区持续探索全域旅游、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推动旅游业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从高速增长向优质发展转变、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转变,构建起“景城乡一体”全面立体发展格局,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
全域皆是景
初夏的崂山,处处好风光。王哥庄的茶园里,茶香四溢。北宅的田头,樱桃红润,挂满枝头。沙子口的码头上,渔船靠泊,海鲜美味……
夜晚的崂山也精彩纷呈。在石老人沙滩上,歌声飘起,引人驻足;星光里酒吧街,音乐伴着啤酒泡沫激情上演;金家岭霓虹闪烁的灯光秀,绚丽夺目,让人顿时爱上崂山的街头。
“山有灵性、海有气魄、城有活力、文有底蕴。”崂山区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禀赋,注定了这片区域“处处皆风景”。
2016年,崂山区被原国家旅游局确认为首批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为推动旅游业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崂山区确立“崂山全域皆景区”的理念,全域旅游发展的大幕就此拉开。
崂山区旅游资源丰富,有青岛唯一的5A级景区,还有3家4A级景区和8家3A级景区。为将资源优势进一步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崂山区统筹谋划旅游资源、要素与空间布局,编制完成《崂山风景区“十三五”规划》,制订《崂山区旅游产业战略规划》《崂山区旅游产业扶持政策实施细则》,出台《崂山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方案》。一系列旅游政策的出台,不仅勾勒出崂山旅游产业体系的总体框架,也明确了全域旅游发展的准确路径。
经过几年开拓,崂山旅游迸发出强大的生机。以崂山风景区为例,进入2019年,人气持续火爆:一季度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30.8%,五一假期接待游客20.8万人次,同比增长69.8%……这正是崂山全域皆景的生动写照。
“旅游+”带动融合创新
依托山海相依,景城融合的资源基石,崂山区以“旅游+”和“+旅游”为途径,构筑起农旅、工旅、文旅结合的产业载体和绿色生态空间,全域旅游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
崂山的美,不只是一片海、一座山,还有散落在白云深处的美丽乡村。在乡旅融合方面,崂山区以3A级景区标准对30个重点社区进行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提升。凉泉理想村、解家河国际艺术村等一批高品质乡村快速崛起。“山海人家”“山里人家”“茶香人家”等乡村旅游品牌,北宅樱桃节、沙子口鲅鱼节、崂山茶文化节、枯桃花会等节庆活动品质显著增强,人气逐年攀升。
伴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崂山区民宿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兴起,在崂山区沙子口街道东麦窑村中,一幢幢带着回忆的石砌老房,改造成为散发区域特色的主题民宿。“仙居崂山”、“微澜山居”等民宿品牌,更是成为崂山旅游的特色名片。
在文旅融合方面,崂山区重点推进大河东文旅小镇建设,精品打造了如是书店、崂山书院、崂山书房、绿石博物馆等一批文旅融合业态。与此同时,海尔工业园、华东葡萄酒庄园等工业旅游项目有效释放产业动能。
在景城融合方面,建成石老人城市客厅,完成10.5公里前海景观提升工程,打通滨海步行道,建设14处“口袋公园”和44处人文街景小品,米其林餐厅等一批时尚消费新地标深受游客喜爱。
游客体验升级提质
全域旅游对崂山来说是激励更是鞭策。在构建“全域皆是景”的过程中,旅游体验的提升备受重视。
崂山区从体制机制入手,构建了高规格的全域旅游领导机制。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和区长挂帅、11位区级领导和近40位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建立起全区旅游秩序整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创建了“1+5+N”旅游市场监管机制。成立全区旅游秩序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和旅游市场监管所、旅游巡回法庭、景区食药所、景区行政执法大队和景区交通运输管理所等5个专业旅游执法机构,以及多个联合执法、假日投诉、重点景区整治办公室。
如今游客一个投诉电话,崂山区文旅委即可联合交警、食安、食药、城管、市场监管等近10个部门联合现场执法,有效治理了景区内“黑车”“野导”“欺客宰客”等景区重点、难点问题。
秉持“以游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情怀,崂山区构建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旅游综合服务体系。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大河东、汽车东站和北九水三个旅游集散服务中心,配套8处旅游信息咨询中心,全域遍布旅游咨询服务点,总体形成区街村三级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安装各类旅游标识牌3600余块,利用腾讯云计算、大数据优势,升级全域旅游智慧平台,相继完成游览区二维码导览系统、720度全景展示系统、景区客流动态分布采集系统,全区主要旅游景点基本实现无线Wi-Fi全覆盖。旅游交通服务方面,地铁11号线同步开通换乘观光车,在国内山岳型景区中实现地铁与景区交通零换乘无缝衔接。
来源:大众日报
【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