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梁瑜) 吕梁市汉画像石博物馆维修改造项目顺利实施,预计不久即可开放;汾阳市博物馆主体已封顶,交口、方山、兴县博物馆建设正在如火如荼推进;在省文物局新备案的文水县民俗博物馆、离石区晋绥兵民博物馆等6座非国有博物馆,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一桩桩、一件件的项目记录,无不在诉说着我市近年来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优异成绩。
基层文化保护同样效果突出。文水县下曲镇梁家堡村毗邻县道,交通要道穿村而过,附近还有刘胡兰纪念馆、苍儿会生态旅游区、麻家堡关帝庙、宿皇寺、狄青庙等名胜景点。
2022年10月,梁家堡村被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在市县大力指导下,梁家堡支村两委将乡愁、乡情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以“寻根问祖”为契机,展开规划设计,新修梁氏家谱,延续乡愁、传承家风,鼓励和吸引在外游子回乡寻根,让曾经无人造访的古村落重拾“烟火气”。
我市处于晋陕交融地带,黄河文化、游牧文化、中原文化等源文化建筑分布广泛,红色文化更是独具特色。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品牌乡村,留住乡情乡愁,带动农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全市大有文章可做。
持续完善规划体系,我市高起点、高品位、高水准编制全域旅游、黄河板块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生态康养旅游等旅游专项规划,充分融入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为乡村振兴和旅游经济发展增添强大助力。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十四五”以来,全市共争取国拨和省拨文物保护利用专项补助资金1.26亿元,共完成文物保护修缮项目126个、文物展陈项目6个;争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4000余万元,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宣传,非遗传承人的补助、培训等,为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经济支撑。
加强文化保护利用传承。扎实开展文物普查工作。全市完成不可移动文物实地核查和革命文物调查工作,共核查不可移动文物5767处,新增革命文物133处,革命文物总量达到405处。完成红色文化遗址调查认定工作,共调查413处,其中37处被公布为省级红色文化遗址。73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被列入省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数量位居全省第二。
积极引导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保护。“十四五”以来,全市共完成了文物认领认养任务137处,数量全省第一。认领认养文物的单位和个人认真履行协议,开展文物修缮保护和利用工作,累计投入资金6653万元。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依法开展,对416个建设项目开展了考古勘探,共计勘探面积961万平方米,发现古墓葬865座,古遗址33处、3000余平方米,出土文物300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