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水珠茶品鉴网

河北人成为岭南开发的先驱,广东佗城见证他的传奇

10-23

河北人成为岭南开发的先驱,广东佗城见证他的传奇

在广东历史上,有两个最有影响的人物,一个是近代的孙中山,另一个则是秦朝的南下干部第一人——南越王赵佗。

赵佗是秦汉时期岭南进入文明、建立南越国与广州建城的代表人物——人“纹”的文化符号,赵佗和集百越、两度归汉,最早谱写了华夏一统“和而不同”的文明史。孙中山则是中华结束封建帝制、从岭南广州走向共和的代表人物。

赵佗自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做征伐南越大军副帅至汉武帝刘彻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为岭南的统一和发展操劳了82个春秋,其中任征伐南越大军副帅5年,龙川县令6年,海南郡尉4年,称南越武帝4年,南越王63年。

赵佗,是秦朝著名将领,是南越国创建者,是岭南历史文化第一人。尽管历史上与赵佗同期的南下干部中,征伐南越大军主帅与海南郡尉任嚣其官、权都在赵佗之上,但对中华历史人文与中国历代帝王独有见解的毛主席,却评说赵佗为“南下干部第一人”

佗城,原称龙川城,后称循州城,是以前龙川县的县治,是广东省首批公布的十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民国30年(1941年)为纪念龙川首任县令赵佗,改名为佗城。至今,佗城建城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其城建史甚至比广州都还要悠久,上图是联合国地名专家组颁给龙川的《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

在佗城,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关于赵佗元素,比如赵佗当年亲自掘的越王井、南越王庙,甚至连佗城这个名字也是为纪念它成得名。

南越王庙和越王井地处佗城中山街。南越王庙为奉祀赵佗而建,据《龙川县志》记载,越王庙分别于清康熙六十一年和乾隆四十五年两次重修和改建。现存的越王庙主体建筑是清代重修的,庙门上端由清代龙川知县胡一鸿题写的“南越王庙”阴文楷书石额镌仍然完好。不远处的越王井则是赵佗任龙川县令时开掘的汲水井。因赵佗后来受封南越王,故后人称之为“越王井”。

在赵佗率领50万秦南下岭南之前,这里被称为南蛮之地,而他们到来后,为这里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他在岭南的执政过程是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相融合的过程。岭南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也是对汉文化、楚文化实行兼收并蓄的过程,汉越文化融合期从秦统一岭南开始。

赵佗在南粤实行“和辑百越”的政策,糅和了汉越民族之间的矛盾,赵佗提倡汉越通婚,并带头与越族联姻,使汉越之间通过联姻互相融合。这使得南徙的中原人进入岭南后能安居乐业,与百越杂处,繁衍下来,逐渐形成以中原文化为主、汉越融合的岭南文化根基。秦代戍卒和谪徙的中原人先后成为岭南各民系的起始先民,而赵佗则被奉为岭南先民的始祖,甚至连越南都将其奉为开国皇帝(因为那时的南越国辖区包括现在越南的北部和中部)。

二千多年过去了,这口赵佗当年掘的越王井依然井水丰盈,轻压几下,便可以出水,不需要任何处理,就可以直接饮用。

在秦灭之后,赵佗虽然在南方称王,却非常重视同汉王朝的关系,他识大体顾大局,在南越国93年的历史中,曾先后两度臣服于汉,而使岭南正式列人中国统一的版图。“赵佗归汉”是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典范。

司马迁《史记》记述:前214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谪遣戍。”与赵佗第一批南下的商贾与后裔,是岭南商业文明的发端,是“千年商都”的起源。

赵佗,岭南开发第一人,他主政岭南期间,屯垦开荒,开辟道路,大力发展内河航运和海上贸易,引进中原先进的农具和工具,使岭南这块蛮荒之地变成了富饶之邦,补誉为岭南开发第一人。他推行以民为本,和辑百越的施政理念,积极推广中原汉文化、构建起汉越民族一家亲的和谐社会,所以被尊为岭南人文的始祖。

橄榄石价格一般是多少

星月菩提的寓意以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