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茶树原产地。在这几千年的生产茶、饮用茶的历史过程中,成就了很多名扬四海的中国好茶之名。名茶,亦成为我国茶业史上的一朵奇葩;而这遍布全国的好茶,就像一颗颗明珠,光辉璀璨。
八叔开设《中国名茶地图》专栏,不定期为大家介绍全国各个省份的中国名茶。中国好茶之多,或许未能一一全部囊括,但希望能列出较有代表性的十之八九,也是与各位茶友一起交流。
欢迎大家来文介绍自己家乡的好茶,或你所熟悉的各地好茶。(后台留言)
今天 第六期讲的是江西茶叶。
提到江西,你想到什么?第一个肯定是瓷器,景德镇的瓷器天下闻名。第二个想到的估计是革命圣地,井冈山红色文化源远流长。其实除了这两个以外,江西曾经还有一张响当当的名片:茶。
在中国茶史上,论底蕴,再也没有比江西更深厚的了。但到了近代,曾经的茶叶大省,却因种种原因,出现了令人遗憾的退步和落后。到了现代,江西茶重出江湖,但全国的茶叶局势已经是你追我赶,时不我待。江西茶能否从突围中重振辉煌?可能还需奋起直追。
江西,在茶史上多有名?
白居易的名篇《琵琶行》,中学时代都背过,其中有一句:“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这里提到的浮梁,就是江西浮梁县。在唐宋时期,那可是大大有名。
浮梁是当时全国最大的茶叶集散地。“每岁出茶七百万驮,税十五余万贯”,呈现了当时浮梁茶市的盛况。
在北宋时期,江南15个重要的产茶州、县,其中10个在江西,茶叶产量全国第一。江西和福建到明清仍是当时中国两个最重要的产茶区。江西的浮红、宁红、婺绿和庐山云雾等茶驰名中外。
江西,当时还是茶叶贸易最重要的中转地之一。江西上饶的河口镇,在当时,是一个繁华的大都市,茶行林立,全国各地茶商云集于此。《江西通志》记载:“上饶、广丰、玉山、铅山四县,位于本省赣东,与闽浙山地毗连,诚属天然之优良产茶区域,更有信江流贯其间,河道纵横,茶叶运输,早年多赖水道。上饶、广丰、玉山三县茶叶,大都集中河口制成红茶,故称河红,早已蜚声国际市场。”
清末民初是江西茶叶的黄金时代。当时江西83县中有50多个县种茶,种茶面积在百万亩以上,最高产量曾达30万担。当时江西茶叶大量外销,仅修水红茶每年就达20余万箱,价值1500余万两白银。当时江西的宁红,其品质和市场声誉甚至在祁红之上。
白居易的《琵琶行》里有一句: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浮瑶仙芝”茶生长在这“晴天早晚遍地雾,阴雨之时满山云”的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中,茶叶长年受山岚之灵气,得日月之精华,每年清明前采摘2.0-62.5px长的嫩芽,平均每斤含40000以上芽头,用土灶柴薪,手工搓揉,精心烘焙,原始土法制作而成。故“浮瑶仙芝”茶具有:条索紧细、白毫微显、色泽翠绿、兰花高香、汤色明亮、滋味鲜爽、叶底匀嫩等特色。
2、遂川狗牯脑
狗牯脑茶产自罗霄山脉井冈南麓的遂川狗牯脑山,以山名定茶名。
狗牯脑茶获诸多文人盛赞、受众多茶友青睐的原因,在其制作工艺中便有迹可循,采自狗牯脑山的嫩叶历经拣青、摊青、杀青、初揉、炒二青(杀二青)、复揉、整形提毫、足干等精细工序及火候把握,方可成茶。
成茶条索匀整纤细,色泽微露黛绿,表面覆盖一层柔细软嫩的白绒毫,入沸水中冲泡,叶片舒展,茶汤清亮,茶韵悠长。
狗牯脑茶始于清代,相传在清朝嘉庆元年(1796年),遂川有一木排工梁为镒,因放木筏,不幸被水冲走,流落南京。幸被江苏种茶世家杨氏收留,不久后梁为镒与杨氏女子结为夫妻,他们带着茶种和制茶技艺回到遂川,在狗牯脑山上开垦茶园,是为狗牯脑种茶之始。
民国四年(1915年),遂川县茶商李玉山采用狗牯脑山的鲜茶叶,制成银针、雀舌和圆珠各1千克,分装3罐,运往美国旧金山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荣获金质奖,被誉为“顶上绿茶”。
3、婺源茗眉
婺源茗眉属绿茶类珍品之一,因其条索纤细如士女之秀眉而得名。产于江西省婺源县,鄣公山、溪头、江湾、大畈、沱川、古坦、段莘、秋口等地为茗眉茶的天然产地。这里是江西省主要绿茶产区之一。
婺源境内群山高耸,山涧汩流,气候温润,雨量充沛,四季云雾缭绕,寒署温度分明,加上土层较厚,土壤肥沃,特别适合茶树生长喜温、耐湿、好雾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特别是海拔1000余米的鄣公山,其地处赣东北山区,为怀玉山脉和黄山余脉所环抱,地势高峻,峰峦耸立,年均气温16.7℃,昼夜温差10℃以上,年降水量2000毫米左右,雨量充沛,相对湿度83%,无霜期达250天,气候温和,全年雾日60天以上。土质多为红、黄壤,腐殖层深厚。山崖幽谷间,常为云雾笼罩,四季云雾不绝,茶树多受辐射光照射,萌芽期早,叶质肥厚柔嫩,营养成分丰富。土壤肥沃,具有栽培茶树的优越自然条件。
早在唐代以前,人们就利用婺源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展茶叶生产。陆羽所著《茶经》中,有歙州(当时婺源属歙州)茶“生婺源山谷”的记载。唐大中十年,朝廷膳夫杨华撰《膳夫经手录》中记载:“婺源方茶,置制精好,不杂木叶,自梁、宋、燕、并间,人皆尚之。”南唐都置制使刘津撰《婺源诸县都不得置制新城记》中,称“婺源茶货实多”。
到了宋朝,婺源产制的茶叶已出类拔萃。《宋史食货》中对茶叶有“毗陵之阳羡,绍兴之日铸,婺源之谢源,隆兴之黄龙、双井,皆绝品也”的记载。
明朝,婺源茶叶受到朝廷赞赏,被列为贡品。至清乾隆间,婺源茶叶被列为中国外贸出口的主要物资之一,并开始精制外销,获得了国际茶界的赞誉。美国威廉•乌克斯在所著《茶叶全书》中,称赞婺源茶不独为路庄绿茶中之上品,且为中国绿茶品质之最优者。
清代中叶,是婺源绿茶外销盛期,茶叶产量较高。据民国史料记载:“在昔茶叶繁荣时期,每年产茶约五万担。清朝末年至民国期间,因洋茶生产日多,华茶不能直接运销,而由洋商购去掺以洋茶,以伪乱真,使华茶声誉不振。”婺源绿茶生产由此而逐渐衰落。解放后,茶叶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1976年年产茶叶5万担,跨入全国茶叶出口基地县行列。1986年年产茶叶8.7万担,超过了历史上最高年产量。
婺源茶树大多生长在高山深谷中,饱受雾露的滋润,萌发的芽叶厚嫩柔软,制成的绿茶香气馥郁,滋味醇厚,具有“叶绿、汤清、香浓、味醇”等优点。
由于生长在得天独厚的良好环境之中,本身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芳香物质,尤其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咖啡碱、儿茶素、水浸出物等含量均高。其成品,香气清高持久,茶味醇厚清爽,汤色黄绿清澈,叶底柔嫩;其外形,细紧纤秀,弯曲似眉,挺锋显毫,色泽翠绿光润,翠绿紧结,银毫披露;内质香高,滋味鲜美爽甘醇,为眉茶中的极品。
4、庐山云雾茶
庐山云雾茶系我国十大名茶之一,始产于汉代,已有一千多年的栽种历史,宋代列为“贡茶”。庐山云雾茶以“味醇、色秀、香馨、液清”而久负盛名。其色如沱茶,却比沱茶清淡,宛若碧玉盛于碗中。
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近日因气候原因,庐山呈现多种变幻万千的云海云雾景观。
日照峰上云海翻滚,瀑布云涛倾泻而下,宛若九天银河倒泻剪刀峡谷;长冲河谷缓缓云流,在峰峦沟壑中皴擦点染,映照着牯岭街衢天上人间。
于庐山云雾中,品醇香的云雾茶,最是浪漫。
01历史悠久
庐山种茶,历史悠久。远在汉朝,这里已有茶树种植。据《庐山志》记载,东汉时,佛教传入中国,当时庐山梵宫寺院多至300余座,僧侣云集。他们攀危崖,冒飞泉,竞采野茶;在白云深处,劈崖填峪,栽种茶树,采制茶叶。
庐山云雾茶又称“江州茶”、“庐山茶”、“云雾茶”、“钻林茶”,自明代始称“庐山云雾茶”,以原产地(庐山)终年云雾弥漫而得名。庐山产茶的历史始于秦汉,兴于唐,盛于宋。
1971年,庐山云雾茶被列入中国绿茶类的特种名茶,1982年在江西二十一种茶叶评比中,名列江西八大名茶之冠。同年,全国名茶评比又被定为中国名茶。
02产地分布
庐山云雾茶产于江西省庐山。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北临长江、南倚鄱阳湖;群峰挺秀,林木茂密,泉水涌流,雾气蒸腾。在这种氛围中艺植熏制的“庐山云雾茶”,素有“色香幽细比兰花”之喻。
庐山云雾茶树叶生长期长,所含有益成分高,茶生物碱、维生素C的含量都高于一般茶叶。它芽壮叶肥、白毫显露,色翠汤清,滋味浓厚,香幽如兰。
5、修水双井绿茶
双井绿茶是绿茶的一种,原产于江西修水杭口乡。双井绿茶外形紧圆带曲,形似凤爪,锋苗润秀,银毫披露;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鲜醇爽厚,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净。
01简介
双井绿茶产于修水县双井村,五代毛文锡所著的《茶谱》记载:“洪州双井白芽,制作极精”。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非常喜爱家乡的双井茶,常常将双井茶分赠给好友欧阳修、苏东坡、司马光等,并赋诗赞赏。欧阳修的《归田录》中还将它推崇为全国“草茶第一”。后来,双井茶的品质不断得到提高。1985年在江西省名茶评比鉴定中,被评为全省八大名茶之一,并荣获名茶证书,1984年以精致的小包装参加庐山茶叶展销会,博得中外客商、游人、消费者的高度赞赏。
02双井绿传说
“山谷家乡双井茶,一啜犹须三日夸。暖水春晖润畦雨,新条旧河竟抽芽。”这是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山谷(字庭坚)对家乡(江西省修水县双井村)所产“双井茶”赞美的诗句。中曰:“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森宝书。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磑霖霖雪不如。为君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
黄庭坚把珍贵的双井茶送给老师苏东坡,自有一番尊师之心。诗中对苏东坡十分崇敬赞赏,落磑霏霏雪不如”。,诗曰“江夏无双种奇茗,汝阴六一夸新书。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雪汤生玑珠。列仙之儒瘠不腴,只有病渴同相如。明年我欲东南去,画舫何妨宿太湖”。
诗曰:“江西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茅生先百草。(茅:草,即茶。古代把灌木型的茶树叫草茶)。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斤茶养一两芽。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犹须三日夸。宝云日注非不精,争新弃旧世人情。岂知君子有常德,至宝不随时变易。君不见建溪龙凤团,不改旧时香味色。”欧阳修在此诗中对双井茶作了高度评价,他认为双井茶的品质所以较好,首先是这种茶萌发得早,“穷腊不寒春气早”因而采摘极早而很细嫩,“十斤茶养一两芽”。接着说茶芽上白毫很多,茶叶包装也很精致,用红纱做茶袋,令人悦目。特别是此茶味道好,使得“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犹须三日夸”了。
修水古称宁州,所产红茶名为宁红茶,亦称宁州工夫红茶。宁州是九江修水的旧称,这里有跨越千年的产茶历史,苏东坡、欧阳修、黄庭坚等都曾盛赞宁州佳茗。宁州所产红茶叫宁州工夫红茶,简称宁红。宁红茶创始于清道光年间,鼎盛时期(光绪31年)年产红茶30万担,出口30万箱,占江西省出口茶叶总量80%以上。在江西最具影响的“四绿一红”茶品牌中,“一红”指的就是宁红,也是我国最早的工夫红茶之一,比祁红还早90年。
01品质特征
宁红茶以“红亮、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著称于世,美国茶叶专家威廉·乌克斯在《茶叶全书》专著中评述:“宁红外形美丽、紧结、色黑、水色鲜引动人,在茶中极具价值。”称赞宁红色、香、味俱属上乘。宁红茶在世世代代都以它的香气优雅、香高持久,著称世界红茶之冠。这种香气似花、似果、似蜜,香中有味,味中有香,香中带甜,散发着风度翩翩的优雅气质,不仅适合直接饮用,也可以搭配牛奶、果汁调饮,还可与蛋糕、点心等非常和谐、完美地搭配。
02历史起源
宁红茶起源于乾隆年间(约1785年),名扬于道光初年,鼎盛于光绪年间,是中国较早的工夫红茶之一,有“茶盖中华,价甲天下”和“宁红不到庄,茶叶不开箱”之美誉。光绪十七年(1891年),宁红茶获俄国太子 “茶盖中华,价甲天下”赠匾。光绪三十年(1904年),宁红茶列为清朝廷贡品。
2001年5月,国家农业部把修水县作为第一批20个创建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之一,实现了宁红茶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宁红茶制作技艺进一步继承发展和创新。
7、浮梁茶
浮梁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据有关浮梁史料记载,唐武德四年(公元622年)设新平县,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称浮梁县。
公元1916年迁县址于景德镇,景德镇在历史上属新平县所辖。
01历史悠久
历史悠久,早在汉朝就有僧人种茶采茶。
至唐代,茶叶加工和贸易开始兴盛。
当时的浮梁,茶叶品质好、产量大,加上水陆交通发达,成为我国的茶叶集散地之一。
在唐宪宗年间的《元和郡县志》中有“每岁出茶七百万驮,税十五余万贯”(占全国八分之三)的记载。
唐王敷《茶酒论》中即有“浮梁歙州,万国来求”之句,生动记述了当时浮梁茶叶贸易的盛况。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这是白居易《琵琶行》中脍炙人口的诗句,浮梁茶在当时的名气可见一斑。
清道光年间,红茶制作工艺传入浮梁,给浮梁茶叶生产带来技术性的革命。
02品质特征
浮梁红茶以“外形美观、汤色红艳、滋味醇厚、回味隽永”闻名,远销欧美市场。
民国四年(1915年),浮梁县严台村“天祥茶号”所生产的浮梁红茶,在第一届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牌。自此浮梁红茶之名闻于天下。
互动话题:你喝过哪些江西名茶?欢迎留言和八叔交流。